“师父先走了,你在这善后,然后早点回去睡觉,明天再来衙门。”
宋仵作交代一声,来去匆匆,竟有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只是逃的有点气急败坏,临走的时候还冲着莫忧狠狠的“哼”了一声。
站在门口抱着膀子的莫忧:“???”
宋仵作这几天可能是心情不好,应该是有点上火了,怪不得能把整个班房都清出来呢,这个时候应该吃点清凉一些的菜,要不晚上给他送一道蓑衣黄瓜吧。
这种事儿已经不用莫忧亲自动手了,到时候让百香酒楼的伙计一送的完事儿,“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晚上蓑衣黄瓜伺候。”
都住在班房里,单独给一个人送自然不成,那以后还怎么做人,莫忧索性就大喊一声,人人有份,反正黄瓜又不贵,算不上什么稀罕菜。
捕快们自然很满意了,有免费的吃食还有什么好挑的,“捕头,查清楚了。”这时候小燕子回来了,带回来一条消息,隔壁老王正是药店的伙计,“得了,那就别客气了,抓人吧!”
小燕子嘿嘿一笑,“不用了,他马上就会带着死者的孩子过来了。”
“嗯?做的好。”莫忧这一次不得不夸奖一声,“蓑衣黄瓜有你一份,两根,比他们多一根。”
小燕子挠挠头,“黄瓜拌肘子行不行?”
莫忧:“!!!”
“行家啊,黄瓜拌肘子,拌猪头肉都是一等一的好吃,又好吃还不腻,啧啧啧,以往还真是小看你了。”
“嘿嘿,我去百香酒楼吃过,自然晓得。”
莫忧用手指了指小燕子,“你呀!”
百香酒楼有菜牌,莫忧管黄瓜叫黄瓜习惯了,总去百香酒楼的人也就跟着改了,不叫胡瓜,也不叫青瓜,都跟着叫黄瓜。
……
莫忧把王恩富义还有小燕子叫进屋里,加上楚雪和素问,整个屋子里就他们几个,莫忧特意把自己的推断说了一遍,这也是在教他们,只是可惜了小安,这些人里面就他最聪明,好好学肯定错不了,可惜他那个师傅老吴总按着,这样怎么能学到本事。
楚雪带头惊掉下巴,“刚开始以为是意外,后来以为是家暴娘子反抗杀人,再后来又牵扯出偷情,不能还有问题吧?”
莫忧耸耸肩,“那就看隔壁老王怎么说了,说不定还是借种呢,这事儿复杂的很,你说一个奸夫总在眼前晃悠,这把式一点都看不出来?”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孩子都六七岁了,这么多年都看不出来?不会有这么傻的人吧。
莫忧又扫了一眼尸体,“唉,不过这些可不归咱们管,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吧。”
素问一脸的崇拜,“莫忧哥哥好厉害!”莫忧瞬间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化成了温柔的海洋,整个人都飘起来了。
小燕子嘿嘿一笑,“捕头还有更厉害的呢!”然后就被楚雪一脚踢了出去,“龌龊,你看看这些捕快,都跟你学坏了。”
躺枪的莫忧欲哭无泪,这跟他有毛线的关系,还有,你为什么会秒懂啊?
隔壁老王对杀死把式的事儿供认不讳,说是实在看不过把式每天虐待嫂子,这才会在酒里面下了麻药,这麻药跟麻沸散差不多,需要用酒水送服。
得,原来是一个不解风情的,老哥,你误会了啊!
莫忧又看了一眼死去的把式,死的真冤,“都带走吧。”
是的,莫忧把隔壁老王,死者娘子,还有小孩子都带走了,隔壁老王交代的很清楚,死者娘子没问题,但这件事之后她也没法在胜县生活了,还是让她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吧,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至于房子留给把式家的长辈,相信也能说得过去。
……
早些时候,胜京,大殿上正在进行殿试对策,文武百官站在两侧,中间是这一届的考生,小皇帝出的题目是,“南方大山里的土人造反,应该怎么解决。”
这就属于时政了,正是殿试的考察重点,本来最先回答问题的应该是连中两元的王鳌,只是这种问题他不好回答,一个县令的儿子,这么大的事儿根本没考虑过。
“臣觉得可以派兵镇压……”一个考前就有盛名的胜京本地考生出头回答,他一带头这些意气风发的考生一个个的开始畅所欲言。
王鳌一直低着头,直到大殿里只剩下他一个考生没说过话,这才站出来冲着小皇帝拱拱手,“如何破敌我不懂,但我哥说过,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他刚刚也不是白听的,知道了南方土人造反的理由,“南方土人之所以造反是因为生活在大山里瘴气难忍,那咱们解决了瘴气不就行了。”
“说的简单,南方瘴气日久,哪是想解决就能解决的?”胜京的那位考生名叫朱良,刚刚的回答很好,又是最先说话的,后面大多数考生都只是跟风他的言论,自然是后来者不如前人,他已经差不多拿下状元头衔了,这个时候一听王鳌的意见不同,自然要出言讽刺王鳌。
王鳌默不作声,根本不打算搭理他,朱良还想继续,只是见文武百官都不吱声,一观察情况就不敢说了。
刚才他们对策的时候,百官们偶尔会出言指点,这是官员们在挑选人才,如果各部大员和考生说的投机,那这名考生以后的路就会好走不少,说不定还会成为某大员的学生,也算是互相成就吧。
小皇帝也是摇摇头,有才是有才,只是如此耐不住性子,这个朱良不是做状元的材料,“你叫王鳌是吧?接着说。”
王鳌再次拱拱手,“圣上,想要解决瘴气其实不难,我这里有三策,其下策,遇瘴气以爆竹炸之,可缓解瘴气之害,我哥说这能有效的减弱瘴气的浓度。”
“其中策,取草药焚之,可以解瘴气之毒,臣的家乡就有一处瘴山,时常瘴气满布,如此之法确实可解,只是这些草药臣不识得,不过县里存有典籍,有典可查。”
满朝文武一下热闹起来,议论纷纷,说起来都差不多,全都表示这对策不错,他们认为如果证实是真的,那可真是解决了朝廷的大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