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关于通商口岸
虽然说第一天的这条小插曲并没有阻碍到夏辽和谈的进程,但是第二日和谈时安逸还是十分小心地把和谈大帐设在了偏东一些的位置,而没有选择靠近河边。
一是考虑到辽营因为昨晚的大火损毁较为严重,毕竟和谈还有三日时间,所以营盘中少不得要敲敲打打的维护重建,繁杂的声音总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和谈,
二是因为安逸觉的昨晚事从辽营中起,安全起见,还是离得远点比较好。
与昨日不太一样的是,大元帅韩光德因故未能参与和谈,按照萧燕儿的说法,是因为军中事务急需返回处理,所以由她来全权代表,
这样一来,和谈的两边出去高慈懿以及夏辽两边的一些文臣,就相当于是安逸和萧燕儿两个人的对话了。
“不知道对于我们昨日提出的重新划分临洮府以北辽夏边界的事情,贵国可有答复?”
萧燕儿又换上了那一身辽朝女官的打扮,稳稳的端坐在桌案前,不苟言笑地看着安逸。
对于她所提出的的划分边界的事情,安逸昨晚回到营中之后也是跟高慈懿商讨了很久,萧燕儿所说的这个重新定义的位置在已经落入辽人手里的甘肃镇以北位置,
这个位置叫做提工川,名字里带个川,但是却是一望无际的大漠盐碱地,之前对于这一块儿夏辽两朝边界的定义是很模糊的,夏朝比较强盛的时期比如高祖、太宗以及睿宗时期,那时候夏军的边军哨所是设在提工川的最北端,几乎囊括了整个提工川,
只不过现在夏朝势弱,对外的军力也是大不如前,再加上几年前辽人时不时地来打打秋风,导致之前耶律休可突袭甘肃镇的时候,边军哨所只是设在往北三百里的样子,说明大夏的边界实质上已经是向东缩了五六百里。
安逸婉言道:“西北边界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往东在延伸一百五十里,距离我们的甘肃镇确实太过于近了,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的边军很难及时做出反应。”
如果按照萧燕儿昨天的意思继续向东延伸,那么基本上提工川这个地方大半都在辽人的手里,
要说这地方还真没有多好,大漠盐碱地别说种庄稼了,就是放羊都不往那儿去,但是安逸看中的是这一片地方所带来的缓冲,真照萧燕儿的说法,那么甘肃镇几乎距离国境线只有一百五十里,那对于骑兵来说,不就是下了城墙就到辽境了?
着实太过危险了些。
萧燕儿倒好像没有听出安逸话里的意思一样,转而说道:“往北就是我辽境的国土,按照你们汉人的说法,我们两国已经是秦晋之好,伯爵说的紧急情况,我就不太理解了。其实我们之所以想要如此重新界定国境,并不是因为在意那片盐碱地,而是想要在提工川的位置建立一些驿站,来供我们的客商往来大夏。”
虽然说安逸心里清楚,国与国之前都是利益的关联,哪有什么秦晋之好,秦晋那么好不也来来回回打个不停,哪天辽人陈兵边境,一日之内即可兵临甘肃镇城下的时候,还再跟谁去谈秦晋之好?
不过这种事儿又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人家那边喊着秦晋之好,自己这边伸手啪啪给别人两耳光,倒显得没有诚意。
“既然如此,我这儿倒是有个好的提议,不知道贵国能能否接受。”
萧燕儿优雅的一抬手,“洗耳恭听。”
安逸朝着身旁的高慈懿勾了勾手,高慈懿会意的从袖口中掏出来一副大夏的疆域简图递给了他,
安逸把这简图平铺在萧燕儿的面前,指着上面大大小小的早已经画好的红圈说道:“我呢,是这样想的。夏辽之间纷争摩擦已经不是五年十年的问题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高祖时期,虽说我们之间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规模庞大的战役,但是边境小规模的交锋那根本就是数不胜数,尤其是秋冬季节尤为激烈。
想必贵国也是看得出来,作为邻居,我们大夏真的可以说是从不主动挑起事端,就算是武宗时期,全国带甲之士不下三百万,能征善战之将数不胜数,我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入侵骚扰任何一个邻国。”
他瞟了瞟萧燕儿的眼神,然后顿了顿接着说道:“燕儿姑娘也是朝堂中人,应该明白战争不过是一种转嫁矛盾的一种手段罢了,如果辽国内部能像大夏一样自给自足,相信我们也就不会再有战争。
所以,我打算在所有夏辽重要的关隘和边镇建立互市,让两国全面通商。”
安逸说的这个理儿,萧燕儿是明白且赞同的,但是她不太明白安逸说的这个全面通商是个怎么通法,
“伯爵应该清楚,辽夏两国之间的通商之前不是没有过,但是最终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被迫关闭。对于大夏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我也是承认的,所以我也是很赞同两国之间的互市通商,只是希望这种互市通商能够更开放一些,而不只是民间的行为而已。”
对于萧燕儿的说法,安逸还是蛮感到惊讶的,她这年纪放到大夏还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没想到已经是有这样的眼界和见识,
她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互市通商不仅仅是限于民间的贩夫走卒,而是上升到两朝之前的互惠互利。
话说回来,安逸对于通商的事儿也是翻过不少书卷,包括咨询蜀王和江如月,从他的角度上来说,之前夏辽的通商名为通商,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倒是让不少类似于竹取一类的官吏赚了个盆满钵满的,
说到底这事儿主要怪大夏,每每总是一副天朝上国的样子,反正老子地大钱多,什么都不缺!
辽人的互市通商搞得倒像是大夏的赏赐恩典一样,像很多基本米面粮油这都是属于封禁品,禁止流通,其他很多在大夏常见的货品也都是要限制数量,
所以就导致很多商人感觉到很辽人做生意根本就是无利可图,只剩下一些民间的贩夫走卒做做皮货生意,而且大夏人鬼点子又多,坑蒙拐骗的事儿可没少干,以至于通商的规模只能逐渐地萎缩,流于形式。
“所以,我才叫他全面通商!”
安逸又把手指移向地图上那些红圈前面的黑点,解释道:“按照我的意思,在甘肃、宣府、大同、太原等北面共计六个边镇前,建立互市口,由夏朝来构筑简易的城寨,夏辽两军共同驻防,这些互市口就将作为夏辽两国通商地。
国内方面,大夏会继这些边镇之外,继续开放西安、武昌、成都、杭州、广州、南京等城市作为互市通商城市,辽国的民间客商可以在按照规定在此合法逗留,甚至可以在此同包括大夏属国、南洋诸国、甚至是弗朗机在内的其他国家客商互市。
与此同时,夏辽两国朝廷互相遣派商队,商队可以在指定的通商城市包括都城在内的地方逗留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每年两次,用以两国朝廷之间的物资互市。”
安逸说完之后,一脸神秘的看向萧燕儿了,接着沉声道:“此次通商所涉及的货品种类将会和之前大不相同,包括米面油粮之外,甚至是火.药都在互市的范围之内。”
萧燕儿听完安逸的话,对于这件事的渴望程度根本就不必多说了,她心里明白,如果这通商互市的事儿真的能够达成,整个国家国库的充盈程度和物资储备将会让辽国彻底的像大夏一样自给自足,到那个时候辽国的强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朝中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包括西域问题,都能够彻底的腾出精力和财力去处理,
所以她就问了安逸一句:“你说的这些,做的了主吗?”
安逸倒是没有忙着答话,而是把手掌侧成刀状,在地图上提工川中间的位置,虚画了一条横线:“甘肃镇至提工川六百里处,为夏辽新的边界线,六百里处往北为辽境,不知贵使意下如何?”
安逸的意思也很明显,想要知道我做不做得了主,得先看看你萧燕儿做不做得了主了。
萧燕儿靠在座椅上,抱着两只手臂,颔首低头的沉思了片刻,然后才抬起眼眸朝着安逸点了点头,“好!但是我希望伯爵所说的话可以信守承诺,如果到时候通商互市一开,大夏所提供的货品与实不符,那我可就视同大夏朝擅自撕毁合约了。”
安逸笑着点点头,承诺他道:“贵使放心,只要我安逸在朝一天,就绝不会食言。”
“好!”
“剩下的细节方面,就让我们这边的刘大人详细陈说。”
.............
一直到天色暗下,和谈结束几个人都走出大帐的时候,高慈懿对于安逸的这个全面通商还是没有搞明白,
高慈懿总觉得,对于这种全面的通商,辽朝对于这些互市商品的需求会远远的大于他们大夏,那么这样说来,这种互市通商之中获利最大的就是辽人了,可能他们会借此机会将国力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对于大夏朝可能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安逸却告诉他,大夏朝对于辽国甚至是西域诸国、南洋诸国乃至遥远的弗朗机来说,都是一个物产极为丰富的地方,我们能够往外包括丝绸、铁器、瓷器、茶叶甚至是其他各类货品简直数不胜数,而且对于一些小地方来说,很多东西像盐、像铁,都是不可替代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口稀少的国家,他们自己开矿造铁甚是晒盐是没有大夏这种成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的,那么就造成他们自己产这些东西,还不如向大夏买来的划算。
但是反过来想,买,确实是划算了,一旦与大夏之间有任何的摩擦,只切断贸易这一条,就够这些小国喝一壶的了,恐怕得用木棍来跟大夏的钢刀铁剑碰了,
通过贸易来控制这些远在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国家,总比派出远征军要来的划算吧?
不过辽国不一样,大夏朝虽然一定会处于贸易中的出超地位,但却不会如此容易的就被大夏控制住,
但是大夏却可以利用自己的贸易出超,来控制辽朝国内的商品贸易走向。
安逸又给他举了个例子,比方说兽皮,
现在大夏朝对于兽皮这种东西,都不过是皮毛的需求罢了,但是保不齐哪天皇后娘娘就穿着一身精美的兽皮制品现身宫中,
这将会带来什么?
所有的妃子们、公主们、甚至是官眷们都会以此为时兴之物,那么对于互市通商的两国来说,大夏对于兽皮的购入就会大大增加,而辽国呢?当然也不傻,相应的就会抬高兽皮的互市价钱,
这样对于辽朝国内来讲,商人就会发现收到一块好的兽皮,要比把三五匹马甚至是一辆车粮食运到大夏赚得多,同样的也会去各个猎户家中收购兽皮,
猎户一个个赚的都盆满钵满喜笑颜开媳妇儿孩子热炕头了,地里的农户能不眼红?马场上的牧民不眼红?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谁还不是个天生的猎手了?
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牧民、农户都变成了猎户,那么第二年呢?第三年呢?真到了辽人和大夏闹翻的那一天,通商一断,他们国库里拿的出几粒粮食?
高慈懿听完安逸说这些,简直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激动的攥着安逸的手,说等我登基之后,我一定要让你做我的首辅,
安逸弄得也是哭笑不得,只是让他耐住性子学,这些东西说出来的都是皮毛,做起来的才是内里。
正当这两个人说着话,后面金铭尹急匆匆地跑过来了,
“逸哥,辽人那边出事儿了!”
(恭喜书友themirrors成为《布衣天国》第一个舵主,谢谢朋友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