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中国职业象棋发展现状
    对特级大师蔡福如的采访,引自搜狐咨询
    广东,全国闻名的象棋圣地,不仅在专业棋手方面高手辈出,庞大的群众基础更是令不少地方艳羡。
    作为一名出生在战乱年代、成长在解放年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广东棋手,前广东省象棋队总教练蔡福如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广东象棋的发展史,并也曾亲身参与其中、成为时代发展巨流中的弄潮儿。
    他亲眼看过首届穗港象棋赛时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也曾数次与全国冠军遗憾地擦肩,而当他执起省队的教鞭时,又率领广东队进入了“岭南双雄”的鼎盛时代。
    从幼时痴迷,到如今退隐,蔡福如与象棋的缘分已经持续了六十余年,然而经历了广东象棋两大辉煌时期的他,如今却很是为象棋人的生存现状担心:“象棋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只有有冠军头衔的棋手收入还算稳定,大多数棋手能有普通白领的待遇就不错了,这样下去,棋手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入门文化公园偷师学艺
    与围棋不同,象棋不少高手最早都没有拜师学艺,蔡福如便是自学成才的典型。在广州遭受日本侵略的年代,蔡福如出生在番禺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经营一家小杂货铺,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经济并不宽裕。
    在那个物资缺乏的战乱年代,孩子们课余时间并无娱乐,由于父亲对象棋感兴趣,蔡福如和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下棋,这一爱好也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后。
    “解放之后,政府在街道设置了文化站供市民休闲娱乐,里面可以下象棋。最初我只是在旁边看大人们下,大概到9岁左右,我也开始参与进来,没想到水平还可以,跟大人平手也有得下,于是就愈加痴迷了。”等到年纪稍长,蔡福如的活动基地便从文化站转移到了文化公园,那里后来成为了广州市的象棋圣地。
    “当时还没有文化公园,那个地方叫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1951年,大会摆了一个象棋擂台,请了一个名叫潘炮的棋手来表演‘闭目应众’。由于解放初期大众没什么娱乐,这个节目当时吸引了过千人来围观。我当时也很跃跃欲试,可是又拿不出那两毛钱的报名费——要知道,两毛钱在当时都能吃两碗大的云吞面了。”
    幸好,蔡福如对象棋的热爱最终打动了旁人,有热心的街坊慷慨解囊,资助了他两毛钱的报名费,让他得以到擂台上一试身手。没想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一次打擂台的蔡福如居然把擂主潘炮给赢了。“记得当时奖品有两包南雄卷烟,两包佛山盲公饼,还有一些小礼物。我把烟送人了,其他留着自己吃。”
    跟奖品相比,更重要的是这次打擂台增长了蔡福如的信心,也让他的“象棋瘾”进一步增大。自那以后,他往文化公园跑得更勤了,不仅开始参与擂台赛,有时也会变身“义工”,义务帮忙挂棋,在这过程中也暗暗“偷师”。
    短短数年间,文化公园迎来了很多比赛,当中有杨官璘与陈松顺著名的“十局大战”,也有给蔡福如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届穗港象棋赛。
    “那次(穗港)比赛当时影响非常大,在现在文化公园中心台的地方挂起了四面棋盘,电台对实况进行播报,香港也有直播,最顶峰的时候有过万名观众围观。”
    如此万人空巷的盛况,足以看出当时华南棋坛的鼎盛。在这些“大场面”的磨炼中,蔡福如的棋力逐渐提高,也开始参加广州市的联赛,最初是获得乙组第三,同年晋升甲组并获得第四名。
    巅峰与胡荣华分庭抗礼
    由于首届全国运动会将在1959年举行,为了备战全运会的象棋比赛,广东省体委于1958年成立了广东省象棋集训队。刚刚在甲组联赛中崭露头角的蔡福如由于成绩出众被相中,就此成为了省队的一员、走上了专业棋手之路。
    “其实那届全运会没有团体赛,所以每个省参赛名额只有一个,广东早早就已经确定了是杨官璘代表广东,其他人入选是陪练的性质,还有就是培养新人的考虑。我那时是队里最年轻的,可能队里也是看我有点潜力,所以就把我选进去了。”
    尽管无缘首届全运会,但在1960年象棋全国锦标赛首设团体赛时,蔡福如已经成为镇守第二台的主力队员,第一台是杨官璘。
    可惜那一届广东队痛失良机,在直接交锋战胜夺冠热门上海队的情况下却意外输给一支弱队,与冠军擦肩而过,这样的遗憾似乎也延续到了蔡福如此后的职业生涯中。
    1962年全国个人赛,原本蔡福如极有希望与杨官璘并列冠军,结果最后两盘棋他却相继输给了胡荣华和李义庭,最终仅获得第四名,胡荣华和杨官璘并列冠军;1964年全国个人赛,他在面对面交锋中战胜了胡荣华和李义庭,后面只要保住领先优势就可以,偏偏又栽在年少气盛上,每盘必争反而导致大意失荆州,连输两场后获得亚军。
    “(1964年)这次亚军应该是我象棋生涯的最大转折。其实我那时和胡荣华正面交手,输赢记录都很接近,但成绩却差得很远。”
    那之后不久,全国所有运动项目都进入停摆期,蔡福如也加入了上山下乡的大潮,先是到了农村,随后又进了工厂。
    “当时我还不到30岁,原本是作为棋手最黄金的时期,斗志和精力也是最旺盛的时候,却遭到了这样严重的打击。到1973年棋队重组之后,虽然我也拿到过一些成绩,但毕竟最好的时代已经被浪费掉了。代表广东出战,我拿到过三次团体赛的冠军,但个人赛最好却只是亚军,不能说没有遗憾。”
    转型执掌教鞭屡创辉煌
    尽管棋手生涯留下遗憾,但这样的遗憾在蔡福如之后的教练生涯里多少得到了弥补,因为在他的带领下,广东象棋攀上了又一个高峰。
    “杨官璘退休之后,我就接过了省队教练一职,毕竟我作为棋手巅峰期已经不再,与其占住名额,不如培养一些新人。”
    也是从那时开始,广东象棋迎来了“岭南双雄”的时代,吕钦和许银川先后在棋坛大展拳脚,在全国乃至世界赛中均有所斩获,广东队也多次获得全国团体赛冠军,成为了中国棋坛“梦之队”。2003年,蔡福如将教鞭交到了吕钦手中,退隐江湖。
    退隐
    不鼓励儿子成职业棋手
    谈到退休后的生活,蔡福如用了一个“慢”字来形容。
    “整个生活节奏都慢下来了,连跟朋友下棋都很少,偶尔兴致来了就上网下下快乐棋。”
    虽然也教会了两个儿子下象棋,但蔡福如并不鼓励儿子们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
    “他们本身对这条路也没有兴趣,而我是看得太多了。象棋单纯作为爱好是很好,但要想成为运动员,就必须有把握自己会成才才好走。因为在胜负世界里,只有拿冠军才是胜利,亚军都没什么人会记住,而像广东象棋这么厉害,这么多年也就出了三个个人冠军:杨官璘、吕钦和许银川。象棋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只有有冠军头衔的棋手收入还算稳定,大多数棋人能有普通白领的待遇就不错了,这样下去,棋人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在蔡福如看来,在他的那个年代,专业棋手的生活起码还是有保证的,毕竟运动队包分配,退役后都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现在退役都只能拿到一笔退役费,几万块钱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我从前的一个队友,也是象棋大师,拿过全国前十五的,后来自己专业回家乡教棋,状况也不好。我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到少年宫教过棋,每节课也就100块钱,还不如走江湖的下彩棋来钱快。正因为这种现状的存在,也衍生出了一批依赖彩棋维生的棋手。职业棋手的生活很没有保障、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