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三十四章 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发愁
    赵家港热闹,龙路口就更热闹了。
    年节可是中国人最最重视的一个节日。
    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忙碌,然后一直到出了正月十五,这年味才算过去,淡去。
    这个期间,整个中国都是喜气洋洋的。
    就算是工厂作坊里的男工女工,也都连着改善生活。
    肥猪肥羊,鸡鸭鱼肉。
    年节期间,黑暗中隐藏着自己的‘皇汉’也好,几个绺子也好,全都暂时歇息。
    炮竹响彻大街小巷,红红的炮纸在门前积累的厚厚一层,红红火火。
    过年是消费的日子,不管是眼下时代,还是后世年味越来越淡的21世纪,这都是一年中最花钱的时候。
    无数中国人拿着自己积攒了一年的钱款,在这些个日子里化身为善财童子。最最穷的人也会想方设法的吃一顿饺子,给孩子婆娘扯上三尺红布头。
    所以龙路口的集市街面最是热闹。
    从鸡鸭鱼肉到牛羊猪驴,从各色布匹丝绸到绢花头钗首饰,甚至还有皮料,这龙路口是都卖的红火。
    只因为这里的人有钱。
    十几年时间下来,龙路口的百姓,有多少人进了赵家产业里做事?
    哪怕没啥能力也没啥动力,一直都在基层混日子的渣渣,收入也是不菲的。
    年节时候买点鱼肉,买点布匹头花之类的,让老婆孩子全都高兴高兴,很正常。
    每天来赵家登门拜访的人就更是络绎不绝,赵亮不在家,赵辉也不在家,就只有赵老爷子和赵爹出面应酬了。
    开始的时候还是竭尽全力的都见一见,但没几天俩人就受不了了,把赵二叔也拉了来。
    三人三个场合,却也只从来客中选出几个人见上一见。其余的都让入院子里,有专门的茶房花厅候着,大都家坐一坐,喝杯茶暖暖身子,人就可以走啦。
    这也算是进赵家坐一坐了是不?不算丢了面子。
    赵家的这一招还是跟官场学的呢。
    事实上这过年对于赵亮一家子人来说,根本不是休息,而是比平日里更忙更累的苦差。
    从赵家发迹之前就是如此了。现在就更是如此。
    既要给人送礼,还要自己收礼,人情往来不胜其烦的。
    今年年节事儿是亏得有招呼贯了这些的康莞在,她又把萧娘子从柳氏那里拉了来,要不然赵老爷子和赵爹赵二叔,在迎来送往之余还要顾及这些事情,这年都能把他们过崩溃不可!
    已经闲了好几年的赵奶奶和赵妈,还有赵二婶,那根本就忙不上什么忙。
    再赵奶奶的记忆里,赵家给大赵庄乡邻族亲们送的礼还是棉布大肉这些实在货呢,现在大赵庄的人哪家还缺这些啊?
    赵家给他们送的东西从两年前就开始改为水果罐头、白糖、皮子了。
    这种经过高温杀菌和密封的罐头,以陶罐为主,里头黄桃桔橙、苹果荔枝,草莓山楂,菠萝芒果,香蕉梨子等等,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保质日期还有限,但依旧是绝对的抢手货。
    赵家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大批上市过,都是针对一些大客户的赠礼。
    但这东西恰恰能戳中这个时代的g点。
    谁叫这年头运输有限,很多北方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真正的荔枝。
    哪怕是京师的那些权贵们都这罐头都是青睐有加。
    这两年本来只是一件搭配的罐头,叫人尝尝新鲜的东西,在人情往来中的份量却不断在变重。
    反倒是一开始挺受欢迎的白糖和皮子没啥大的动静了。
    毕竟这些东西都不稀罕,赵家有,其他家也有不是?
    萧娘子跟着康莞忙活了一个年节,自家的年都过的冷冷清清的,谁叫儿子不在家呢。
    却也是真见识了赵家的人情网络是多么的巨大。
    心底里不知道几次哀叹,自己儿子就是不争气,这要是认认真真的读书,将来走官场,那就凭赵家的关系网,就凭自己跟赵亮私下里的首尾,萧云的前途远大着呢。
    从京城的那些大人物,到地方上的督抚大员,还有道台知府等等,这一张巨大的人情网络出现在萧娘子眼前的时候,她都不敢相信这是赵家在短短十来年中就编织出来的。
    赵亮上辈子是蜘蛛精吧!
    却不知道赵家的人情网络之所以如此发达广阔,那真是多托了汇通银行的福了。
    现在之大青果,汇通银行已经开始越过淮河长江一线,全面向着江南湖广推进了。
    这东西每到一地,那就等于让赵家与当地官府建立起了可靠的人情关系,至少是可以让赵家过年时候想着他们的人情关系。
    这对北方的官儿送罐头,对南方的官儿送皮子,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那一个年节过去,赵家送出去的年礼,轻飘飘的算一算,市价上没上二十万两萧娘子是不知道,但肯定是远超过十万两的。
    想想她都觉得这恐怖的慌。
    整个大青果有几家人一年能赚个十万两银子的啊?
    赵家光送个年礼都远不止如此。
    这对她来说实在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冲击了。
    而这个年节对于河西一些地方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随着土豆红薯玉米在他们这里被推广,百姓们发现自己手里虽然依旧没啥钱,但家家户户至少不缺吃的了。
    那红薯吃多了会吐酸水,不假。但再吐酸水,那滋味也比饿肚子强啊。
    何况还有土豆玉米呢。
    几样杂粮掺和着吃用,不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都吃上了一顿白面馒头,这在河西可是大喜事。
    赵辉和陈桐两个人在各自县里的声望很顺利的被刷到了顶峰。
    李侍尧也趁着机会在乾隆跟前刷了一回存在感。
    就跟赵亮之前想的一样,李侍尧对于赵辉和陈桐的举措,并没有选择打压,而是主动上书给乾隆,拦下了其中不少的功劳。
    现在靖远、伏羌两县推广红薯土豆玉米,效果显著,来年河西就可更大面积的推广了,这就都是他李侍尧的政绩了。
    哪怕红薯土豆玉米真正大行其道的时候他已经不在西北了,但功劳依旧在他。
    赵辉和陈桐却没有丝毫的大意,因为照赵亮的估计,那二度民乱很可能就在今年。
    他俩人年都没过,就已经开始为此事做准备了。
    等到开春了,他们立刻就会宣布要搞水利建设。在不耽搁春耕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收拢一批人握在手上,四海镖局的人手也会到他们这儿做事,那民乱真要起来了,帮助二人保住县城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这些事不仅陈州府的赵家人、陈家人不知道,赵辉陈桐便是连身边的人也都没透半个字。
    政绩他俩已经刷的很耀眼了,军功并不是他们所必须的,只要能稍微的沾染一二,等到三年大计的时候,他俩就是板上钉钉的‘卓异’。
    就跟福山的何志辉那样。
    这一任结束后必然是要升官的。
    福山被他搞得太好了。
    从民生经济到劝学助学,何志辉没有落下一丁点的差错。
    他升官那是无可争议的。
    虽然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他背后另有一支大手在操纵着一切,可谁又能说什么呢?
    你有本事自己也去拉资金搞民生经济啊。
    那是普普通通就能搞起来的吗?
    除了资本,那还有有眼光。
    所以整个赵家,从主干到枝叶,真的是全都欣欣向荣。
    如果说与赵家有联系的人里头,选出一个不高兴的来,那就只能是和珅了。
    乾隆的第六次南巡被蝴蝶了,和珅应该是能轻松不少的,但福康安却给他找了个天大麻烦。
    腊月时候,福康安南下粤东,查办历任总督派令商总捐贴公费案。
    有人举报李侍尧贪污了,虽然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但乾隆对粤东官场的腐败也心中有b数的,就派福康安去查探。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案子,因为一些事儿,粤东这边做的太肆无忌惮了。
    事情也很快就水落石出。
    李侍尧的确贪污了,粤省自二十四年立总商以后,历任督抚(打李侍尧开始)皆公然派令商人私捐公费,津贴价值,己属有干禁例。该督(还是从李侍尧开始)等又攘为己物进贡,并未奏明,以致积弊相沿,竟成派累,尤属不成事体。今据该商等呈出贴补公费清单,历任总督俱用银自三万余两至五六万两不等。而现任两广总督杨景素在任未及一年,竟倍用至六万余两之多,其借端婪索,侵贪入己,更出情理之外。
    也就是说从李侍尧开始形成了这项弊政,之后的那么多官儿就没一个改正的,反而让它成为了粤东的一个惯例了。
    所以几任总督俱用私捐公费银自三万余两至五六万两不等。而现任两广总督杨景素在任未及一年,就已经用了六万余两之多,太贪了。
    乾隆自然大怒,接下来杨景素是不是要掉脑袋,和珅根本不关心。因为这杨景素跟他并没什么深厚的联系,让和珅发愁的是,福康安又向他送来了一封书信,事情不是说公务的,而是在说赵亮赵广明的。
    看着这封信和珅有些坐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