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零九章 肯定是发生了什么!
    物质传送实验的数据审核工作持续了一个星期,几个团队都分别在会厅做了报告,中途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整体上却没有什么问题。
    很快。
    随着所有的结果都出来,数据汇总后也有了最终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几条,一个是物质传送的整体比例,确定为百分之六十三点七九二, 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比原来的数据要精准太多了。
    另一个是物质传输实验中,发生的粒子破坏度,粒子破坏度反应的是实验过程中,组成物质的分子被破坏的比例,数据为万分之零点三。
    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值了。
    但并不是所有被破坏的分子, 全都参与了核聚变反应,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子被破坏到了微小粒子程度,大部分都只是被分解成了原子, 到了原子的级别被破坏量就非常微小了。
    实验中传输的物质主体只有水,一半儿以上的水被传送过去,发生了很复杂的反应,有的是被直接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传输瞬间就合成了水分子,有的则是变成了氢气和氧气,还有的被分解成了微小粒子,从而参与了核聚变反应。
    虽然核聚变爆炸非常的微弱,但还是一楼了很多产物,实验之后甚至发现了放射性的氢原子。
    “最终结果证明,证明物质传送对于分子、原子的破坏,和实验传输能量没有关系,是实验的方式激活了水分子发生分裂,发生分裂的分子就参与到了后续的反应。”
    “在反应的过程中, 被传输后的粒子, 发生了一系列反应, 从而损失了极为微小的质量。”
    “但其中的关键是发生了核聚变反应, 我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引导核聚变反应方式。”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利用特别方式提取到的粒子为原料,并点燃激活核聚变反应。”
    “现在的引导更高一筹。”
    “或许,我们可以以此发现研究出新型的核能源——”
    对于国外的团队机构来说,实验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非常的有意义,最后的核聚变爆炸同样很有意义。
    本-布拉德-切尔米基认为可以研究最后的爆炸,并且尽量的去放大爆炸,就可能会发现新能源的制造方式。
    这個提议并不被接受。
    现在已经有了技术非常高端的传输太阳能,可以说是最为清洁的能源,同时也有可控核聚变,所以实验最开始发现核聚变爆炸,也根本就没有往能源的方向去考虑。
    显然,国外机构考虑的角度和国内不同。
    国外很多机构也一直在研究可控和局面,但因为反能量屏障持续时间受到限制,他们也没有压缩材料技术,就根本无法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
    如果没有国内技术的相关支持,哪怕再过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加久远的时间,他们也不可能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更不用说把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来使用了。
    传输太阳能技术,对他们来说就更加先进了,甚至先进到根本不可想象。
    所以他们对于能源还是非常执着的,发现一种新型制造核聚变的方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源。
    但是,以传输物质的方式制造核聚变爆炸,控制起来难度实在太高,进行相关深入的研究,需要花费非常高额的投入,暂时也有些得不偿失。
    本-布拉德-切尔米基的说法,听起来确实很有意思,但实验组直接就拒绝了,因为能量和空间的研究更加重要。
    会议讨论的核心还是物质传输相关的研究。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传输比例。
    国外机构团队,首先想到的也是输出端,也就是传输比例和z波压缩有关,但实际上,以往的各种实验都证明,传输比例和z波压缩关系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关联的。
    “也许是因为,z波压缩后的空间,已经提供足够空旷的场地。”赵奕做出了简单的解释。
    这就好像是在一片空旷的篮球场,放置一平方米面积的物资。
    一个空旷的篮球场,想要挪出一平方米面积,就实在是太容易了。
    换句话说,空间只要被压缩一点点,就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场地’,给传输过来的物质、空子使用。
    想证明这一点也很简单,之前的实验早已经调整z波的功率,哪怕是功率调整到最低标准,对于实验结果也没有任何影响,而有影响的是空间链接设备建造的信道,稳定的信道能够有效减少最微小粒子的比例,也就是降低爆炸的强度。
    这是被实验证明的结果。
    实验的总结会议得出了几条结论,要说真正的进展几乎没有。
    实验组倒是也不意外,因为只是一个测试实验,等于是刚刚开始研究,甚至说还没有开始做研究,测试实验的目的只是让各个团队熟悉一下实验和工作。
    仅此而已。
    现在能得出一些结论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测试实验结束以后,一些团队就可以返回了,但还是有好多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工程师留下来工作,其中有一部分是各个团队的代表,有一部分则是直接被聘任,将会长期在实验基地工作。
    这些被聘任的人员,有的是负责数据工作、检测工作,有的是负责计算相关的工作,还有的加入了软件支持团队,负责提升软件的性能。
    等等。
    展开国际性的大项目,好多之一就是能够留下人才,项目会提供很多顶尖的工作岗位,也能够吸引顶尖的人才来工作,并且是长期性的进行工作。
    接下来就是对于测试实验数据的后续分析,以及准备进行第二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的讨论会在一个月后开始进行,实验就不是测试级别了,而是会正式进行大型的实验。
    为了第一次的正式实验,还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首先一点就是要升级、更换设备,还需要对于实验场地附近进行建档工作。
    另外,实验内部放置的检测设备也会更加精细,还会多出两个团队参与。
    等等。
    现在都是对于测试实验的数据,进行后续的研究,因为数据分析结果并不是确定的,分析过程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是采集数据的阶段都可能会出现错误。
    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公开到各大合作机构,他们可以在电脑上查看信息,并通过信息进行数据收集以及分析工作。
    好多科学家都已经摩拳擦掌了。
    这是物质传送实验第一次公开数据,而数据中存在着很多的信息,也许有些信息根本没有发现,有些信息都隐藏着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他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一些东西。
    这些数据就是珍宝。
    就像是粒子对撞实验中,粒子的标准模型就是根据实验数据一步步构建出来的,新粒子的发现也是根据数据分析出来的。
    现在的物质传统实验是一项新的研究,就肯定会有很多探索的方向。
    谷鼵
    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去分析数据,从而找出一些可研究的内容,并且认真的研究出来。
    ——
    从实验开始到分析工作结束,总计花费了三个星期时间。
    等各个团队离开以后,工作才相对轻松了一些,理论组的几个人也清闲下来,但他们没有去放松休息,而是迫不及待的开始另一项工作,也就是研究空间链接技术,争取能构建更加稳定的空间信道。
    这是一个设计性的工作,但想要参与设计,要有相当的理论基础。
    不只是理论组的四个人参与,空间信息科技公司的团队,也派出了四个人参与到设计工作中。
    其中包括两名顶尖的光学专家,还有两个是原科学院量子物理实验室的顶尖研究员。
    赵奕是研究团队的核心,他首先做出了一个基础框架,其他人根据框架的每一个位置,进行细节化的完善工作。
    听起来很简单,参与进去就知道有多复杂。
    一个完善的空间连接构造,需要两百三十三个光束发生点。
    两百三十三的数字是很奇怪的。
    这是一个质数。
    质数个光束发生点,也就意味着无法形成完美的闭环,不能够让信道一直持续下去。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空间连接还是能量传输,都无法构建出完美的信道,也就需要持续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来把信道长时间维持住。
    即便是有不断能源供给,信道也并不是完善的,无论是什么时间点,都会有一到六个点的缺失。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的进行完善,但完善的并不是缺失的点,而是构造每一个光束发生位置的通路,以便能在固定范围的空间内,捕捉更多的点位或空子。
    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扩大光路点的数量,因为扩大光路点也就意味着扩大覆盖空间的范围,范围增大并不会让信道稳定,反而可能会让信道不稳定。
    搞得更稳定的信道就需要增大光束发生点的能量,增大能量的同时还不能够增加宽度。
    这样就需要更好的管道材料。
    最主要的方式则是通过建立新的分支传播,光束发生点的链接,并不是一点连一点,有的点位会连接一个点,有的点则会连接几个点甚至十几个点。
    这些连接都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的,连接分支点位数量越多,就能够让信道变得更加稳定。
    同时,所有的连接都必须要处在一个圆盘上,也就是一个平面上,换句话说,连接的管道不能够有交叉出现,否则就会让连接无法构建。
    以上就是两个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他则包括打磨光路管、增加光路管的平滑性等技术问题了。
    在仔细的商讨以后,参与研究的八个人被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块区域,两个光学专家没有被分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光学相关的建议。
    构造更稳定信道的工作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
    在一个星期之后,最终的设计方案被定型,就到了制造验证的阶段。
    每一个参与研究的人都是忐忑和期待的,他们希望以最新设计制造出来的设备,连接以后能够出现异样,异样就代表了会有新的发现。
    当然最重要的是首先能够制造出来,而正常流程的制造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赵奕向上级做了申请,他们拿着方案直接去了一家光电生产的工厂,让附属的实验室帮忙制造材料。
    因为是新的设计,新的制造,就连最基础的制造都要进行指导,说明制造的需求,制造需要进行的很精细,所用的材料和光束设备,也都是全新的。
    最困难的还是光束设备。
    普通的高能光束发生器的功率不足,就需要制造新的光束发生器,而光束发生器就像是灯泡一样,功率太高就会出现烧毁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更换内部元件材料。
    赵奕直接找到了高等压缩材料公司,让他们专门进行一次高强度z波压缩覆盖,来制造出所用的材料。
    这一次z波压缩的功率非常高,所有的金属材料,压缩倍率都超过五倍,甚至接近六倍的程度。
    只有这样高倍率的金属,安装在光束发生器内部,才能够提供足够高的功率。
    在解决了一系列制造相关的难题以后,时间都已经过了两个多星期,各种材料终于被制造出来。
    大量的高强度光束发生器,堆在操作室的正中间,还有好多材料被运送过来。
    参与研究的人员,包括其他的技术辅助人员,就开始用机器制造新的空间链接设备。
    很快。
    两台全新的空间链接设备组装了起来,其中有一台被放置在两百米外,另一台则放在原地。
    然后链接工作就开始了。
    把两台全新的空间链接设备,链接在一起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空间链接设备运转最主要就是进行复杂的调试,只要设备内部有一个光束发生器的方向存在偏差,就根本无法链接在一起。
    市场售卖的空间链接设备,之所以建立链接相对简单,是因为内部有修正系统辅助。
    现在全新的设备,并没有针对性的修正系统,就只能手动进行链接,而新的设备内部非常复杂,甚至比普通设备复杂三倍、四倍,单单是连接工作就花费了六个多小时。
    终于。
    两台设备链接在一起。
    理论组的研究认为,当建立的信道非常稳固,并达到一个极值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生些什么,就好像反重力系统运转,被空间吸收足够多的能量后,就能够开启反重力屏障一样。
    但是,实验开始以后,什么都没有发生。
    “连接正常!”
    “光路通畅,接收信息通畅。”
    仅此而已。
    一切都正常才是最坏的结果。
    “难道是信道的强度还不够吗?”邱成文疑惑说道,“我们只是在技术上做改进,也许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就无法达到那个所谓的极值。”
    “失败了吗?”爱德华-威腾的话音有些遗憾。
    赵奕深吸了一口气,很认真的点头,“不,我相信,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只是无法被检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