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3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田家爹娘也并非完全不看中女儿,而是田家的情况实在有点儿特殊——田家的大郎,田友明的兄长,此前得了鼓胀病,在余江就病逝了。大嫂马上改嫁,撇下一双儿女在田家。
    这一双儿女,以后就完全指着田友明,虽说是侄儿侄女,田友明这就相当于半个爹了。这也意味着田友明将来讨媳妇,女方一进门就有两个娃要养……说白了这就是担着后娘的责任,却连个后娘的名分都没有。
    也因为这个,田家为了这次相亲大会十分紧张,定下的策略便是:尽快将田小妹嫁出去,然后仪仗着收回的彩礼钱,为田友明物色一位勤劳肯干,不计较当没名分后娘的好姑娘,花多少彩礼钱也要将人拿下。
    一时田家四口人进了相亲大会的现场。田家爹陪着田小妹,田家娘陪着田友明,一家人分成两组,分别去了女方和男方各自相亲团的位置。
    田家娘一进场,就瞪大了眼睛看对面的姑娘,田友明却有些不敢看。旁边有人上来,拍拍田友明的肩。田友明一瞅,不是旁人,正是米三刀。
    “三刀,你也来……”田友明刚想说“你也来相亲”,就发现米三刀身上没有戴相亲大会的号牌。
    “我的事已经定下了,过两天择个吉日就去结婚登记。今天来就是为了兄弟你。”米三刀向田家娘问过好之后,向田友明解释。
    田友明马上向朋友道喜,心知是上回拦路唱歌的那事成了。但是……就去登个记就把婚给结了?这样会不会太简慢了?
    米三刀却懒洋洋的:“咱一个独户,无亲无故的,也没办法大操大办的。不过好在贾三爷说了,这一批相成的亲事,等大家都登记过之后,就一起办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田友明更加惊异。
    “这不大家一起操办喜事,更热闹些不说,那些摆酒吃席也一次全办了,摊到每家头上没几个钱。”米三刀人逢喜事精神爽,笑着问朋友,“怎么,你还没听说?”
    “贾三爷说这集体婚礼半年办一次,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唔……得给你挑个合心合意的才行。”米三刀当即给朋友当起参谋来。
    谁知田家娘比他们俩动作都快,一眼望去,已经相中了两个桃源村的姑娘,立即把对方的号牌报给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立即反馈给了女方那边。
    但女方那边却很快反馈过来,一个说是已经有相中的要去见面了,另一个则委婉地劝说恐怕不大合适。田家娘第一次替田友明出手,便铩羽而归。
    米三刀却疑惑地问:“大娘怎么这么想替你找个桃源村的媳妇?你这情况,怕还是余江来的姑娘更合适些吧。”
    田友明无语,他当然知道自己娘在愁什么。侄儿侄女吃饭穿衣都是要钱的,将来长大了嫁人娶妇,也少不得田友明一家给担着。钱自然是少不了。
    桃源寨里都传遍了,桃源村的姑娘出嫁,那满身亮闪闪的银器都是要带过来的。有了这么一副陪嫁,以后过日子害怕缺什么?
    但田友明却觉得自己这副绵性子,应该对不上桃源村姑娘的喜好。像米三刀这样的,性情豪爽,要身板儿有身板儿,要模样有模样,就算是家中再无旁人,是个独户,一样受人追捧。
    再说他曾听人说过,桃源村的姑娘那身银器,传女不传男,只会传给自家亲生女儿,绝不会变卖了帮扶夫家。所以他娘这么心急,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想着,田友明忽然察觉一道温柔的目光正默默注视着自己,他凝神往目光来处看去,只见是个余江来的姑娘,颇有些眼熟。见到田友明的目光转来,那姑娘便羞涩地低下头,伸手玩弄着衣角,却默默把身上别着的号牌露出来。
    “那是几村的姑娘?”米三刀也留意到了这一对年轻人之间的火花,挠着头回想,“新余的?二村的?”
    “害,别想这么多,先见了面再说吧!”米三刀自作主张,帮朋友去找了工作人员,一会儿那边就反馈过来,说是那边也愿意,并且马上安排了“会面室”,田家和对方一起在这座简易活动房里坐下。
    双方简单交流了一下名姓,对方姓鞠,小名叫做三娘,在从余江过来的路上和田家有过一面之缘,三娘甚至还帮田家照料过一回侄儿侄女。鞠三娘一提,两家便都想起来了。田家娘登时对这个姑娘充满了好感——人美心善,照顾孩子又是一把好手。
    但再将鞠家的具体情形一问,田家娘登时皱起了眉头。
    原来鞠家的经济条件很不怎么好,上有老下有小不说,鞠三娘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也未成婚,谈婚论嫁也就这一两年的事。
    说到这儿,田家娘的脸色就已经有点难看,然后便旁敲侧击地询问对方想要多少的彩礼。
    鞠家报出一个数字,田家母子连带米三刀,都低着头,不发一声。
    ——这就是谈崩了!
    从“会面室”里出来的时候,田友明觉得自己的脚有千斤重,刚巧出门时鞠三娘从他面前走过,田友明似乎能感觉到她柔软的发丝在自己脸上擦过,能闻到她头上擦的发油那淡淡的香味。
    鞠三娘走开之前也回头看了一眼田友明,眼里颇为幽怨。田友明觉得那一瞬间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田家娘待对方离开之后,才长叹了一口气,对儿子说:“姑娘是个好的,偏偏人家要卖女儿!友明,你且先罢了这心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