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放交代完,桂遐学笑嘻嘻地便道:“就这么办!”
桂遐学还伸出手,与贾放击了一掌。两人离开了办公大楼,先赶往桃源村负责的青坊河一段。
在这里,陶村长已经发动了全桃源村的劳力,全部往青坊河岸边聚过来。
以往这里热热闹闹的美食街已经暂时先撤去了。河岸便已经平整出一片空地。有个汉子从老姚的水泥厂那里挑了一担刚刚烧出来没多久的石灰。另外两人则用长绳在地面上绷直,然后沿着笔直的长绳在地面上用石灰画出一条长长的直线。
石灰线还正在朝另一个方向延伸,手持铁锨的汉子已经扑了上来,三下两下,迅速地挖出一道六尺长,两尺宽、三尺深的地基出来,然后在地基中扎入几枚铁钎。
随后立即是事先准备好的四片木板,支在坑内,四面围成一个立方体的形状,并且用重锤矫正垂直度。随即有人在旁边架起一座长梯,一桶又一桶已经搅拌完全的混凝土立即倒进了这个巨大的立方体中,直到填满。
汉子们已经用长绳在这个立方体之外将木板扎紧。城墙的这一片便已经万事具备,只待晾干。
这城墙便相当于修出了六尺,虽然后续还有工作需要时间来帮助城墙变得干燥而坚固。
桂遐学道:“按照这个速度,一天之后这木板就可以拆。三天之后就会全干。只要我们手脚够快,这城墙,的确是修得出来的。”
接下来,汉子们隔开了六尺的空间,继续重复刚才的操作。好奇宝宝忍不住又问了:“这又是为什么?”
贾放伸手指点:“等到这两枚城墙柱体初步干燥之后,就将木板都拆下来再单独浇铸这中间的空间。这样既能保证浇铸出的墙体没有缝隙了。”
“好主意!”
聪明人佩服聪明人,桂遐学此刻对贾放佩服得五体投地。贾放只得无奈地向他扯扯嘴角——这是赶死线的法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的。
“还有一个问题,十一里长的墙体,我们的钢钎肯定不够用。”桂遐学终于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铁钎不够用就用竹子!”贾放说,“在水泥板内置铁筋,就是因为单纯的水泥混凝土太脆,增加铁筋能够增强韧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竹子虽然不如铁钎,但是在没有铁钎的情况下,竹子也完全可以替代。”
贾放话音刚落,已经有人记下了他的话,去调用竹子去了——早先为了防备匪患,桃源寨从后山采伐了大量的毛竹。山匪走了之后大部分毛竹还放着没用——这时候正好拿来当做竹筋混凝土。
在整个桃源村的作业现场,工作效率之高简直令人咋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这座村落的人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整体,每个个体都是这个整体一个细胞、一个器官,运行起来非常流畅,毫无滞涩。
新余几个村的代表早先听到消息也都赶了来这里,观摩桃源村铸墙的全过程。他们把整个过程一一记在纸上,然后匆匆赶回去。在那里,他们各自分到的工程段也陆续开工。贾放和桂遐学分别到其余个工地,看他们演示了一回施工流程,见没有什么问题才聚回桃源村这里。
天色渐晚,桃源寨五处筑墙的工地到处点燃了火把——今夜必定是不眠的一夜。
贾放望着拔地而起的一枚一枚混凝土墙体,以及那些在工地上不眠不休,根本不知道疲累为何物的乡民们,胸中忍不住涌起一层激动。
他很想告诉这些奋力劳作的普通人,数百年之后的另一个时空,他们的民族会被冠上一个“基建狂魔”的头衔。这个“基建狂魔”为了百姓的福祉可以遇山开路,遇水搭桥,遇海挖隧洞……可以建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公路网铁路网、最密集的城市群、给最偏远的地方通水电……只要能想到的,就没有建不出。
一如桃源寨今天这样,为了家园,不畏惧,不气馁,尽自己最大的能量,于“不可能”中,去创造“可能”。
第161章
贾放把五段城墙的建筑交给了五个村子, 并且时时通报各村的进度,无形中给各村增加而来竞争压力,谁也不肯落后, 当下都是挑灯夜战。
桃源与新余两村任务最重——但是他们也有优势:这两处工地的地势相对平坦,且往来青坊河和水泥厂要么非常近, 要么有木轨相连。
当初那些山匪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把桃源寨通往武元县的那一段木轨放了一把火烧掉了, 但是桃源寨寨子里头的木轨无人留意, 所以都还留着。
这又大大便利了水泥、砂子和清水的运输。桃源村和新余村两处工地的进展几乎像飞一样。贾放目测了一下进度, 估计这两处今夜就能把所有间隔着空间的水泥墙体都修出来, 明天再填上中间空着的水泥墙体, 再等到墙体完全干透,就齐活了。
但是一村二村和三村分到的工程段虽然不算长,但是施工难度却比较大。各种材料需要人肩扛手提这样运上去不提, 还时常因为地面起伏不平导致浇铸混凝土时也非常吃力。
贾放索性让大家暂时停下手, 聚在火堆旁边喝点水, 吃点东西,同时商议一下如何改进工作流程,一次提高工作效率,让工程进度更快些。
很快,三个村的讨论各自有了结果。一村决定在墙体上方做一个吊架,安上滑轮, 以便将在平地上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吊起提到施工现场进行浇铸。二村想了想,决定在那基础上做一个滑轮组。三村则尝试了一下, 先用四块较短的木板做支持,浇铸一枚比较矮的墙体,然后在此基础再浇铸上半部分, 效率能比直接浇铸高的墙体要快四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