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900 简单了
    军训开始了。
    随着“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步走!”的一声声口令声从楼下的场上传上来,似乎连楼上的工人,工作态度也认真了起来。
    《钱江晚报》上的广告登出来之后,马上有电话从义乌打过来,说是他们有四个晴隆人,在那边的服装厂打工,已经做了三年了,今年刚刚从家里出来,本来还想继续在义乌打工,看到报纸,就想到杭城来。
    郑慧红了解清楚了他们的况后,就让他们过来杭城。
    四个人到了之后,他们是三个女的,一个男的,听说这里有一百多个晴隆老乡,吓了一跳,说,我们晴隆人,在这边很少的,我们在这边三年,都没有碰到过一个老乡,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
    赵志刚就把这些人的来龙去脉和他们说了,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外面球场上在军训的,基本都是他们晴隆人,不是一百多,而是一共来了四百个,有些已经安排到其他地方,在那里上班了。
    赵志刚把他们四个人留了下来,郑慧红让赵志龙,先对他们四个进行培训,这样等他们再教其他人的时候,大家的标准就一致了。
    这四个人到了之后,在晴隆人中间,引起了反响,起到正面的作用,他们和那些人说,自己当初从晴隆出来,到了义乌,找不到其他的工作,看到招缝纫工的比较多,还是自己花了三百块,参加了服装培训班,学会后去报名,人家才收的。
    不是熟练工,根本就没有服装厂会要你,哪里有像你们这么好,在这里白吃白住,还免费培训。
    如果是这样招人的话,不要太多,随便一招就有几千人。
    他们的这些话,让其他的那些晴隆人明白了,自己的工作机会,得来不易,要不是李乡长和这里的老板是朋友,自己根本就没有到这里来打工的机会。
    有了这样的心理之后,大家就知道自己没有在这里耍横的资本,那些老工人,都是凭自己的真本事留下来的,只有自己,才是通过“关系”,被照顾进来的。
    这样的绪,不仅影响了张晨他们这里的一百多个工人,连刘立杆和魏文芳他们那里的,也兼带影响了,大家再参加军训,对军训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
    军训结束之后,其他的人各回自己的公司,张晨他们这里的,继续进行技能培训,经过了半个月的培训,这些人终于可以编入到各个组里面去,张晨和赵志刚,终于可以松了口气。
    而郑慧红,这时候也要离开他们公司,跟着马老师他们,去北京了。
    张晨和郑慧红说,在北京,碰到什么困难,就去找小莉,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郑慧红眼眶红红地说:“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张总。”
    ……
    刘立杆的“锦绣钱塘”,早于他艮山河的项目开卖。
    作为杭城第一个高层建筑的小区,开盘之前,应莺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调查之后,她把开盘价写给了刘立杆,刘立杆一看,吓了一跳,刘立杆叫道:
    “有没有搞错?这个价格?”
    “没错,刘总,就是这个价格。”应莺说。
    “你调查了什么人?张晨和瞿天琳?外加一个贺红梅?”刘立杆问。
    应莺咯咯笑着:“我调查了很多人,就是没调查他们。”
    “你确定就这个价?”
    “确定。”应莺点了点头。
    应莺写给刘立杆的开盘价是3380元起人民币一个平方米,要知道即使到了一九九五年底,全国人民的工资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千块。
    但就是这样,全国每个在职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也才不过是5500元,按这个标准,一对双职工,干一年的收入,也就能买三个多一点点平方的房子。
    而他们的“锦绣钱塘”,最小也是八十八个平方,就在一年前,讨论艮山河整治计划的时候,他们还觉得两千八一个平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说说你的理由。”
    刘立杆还是有些不相信,他和应莺说,这开盘价可不是儿戏,你往低了定,有上调的空间,大不了损失前面低卖的那几,定高了,没有人买,你是不能说再来一次,我往低调调,只能通过打折的方法来处理。
    而买房人的心理,都是追涨不追跌的,你这个小区的房子一旦开始打折销售,人家就会觉得,你这房子是不是有问题。
    刘立杆问她理由,应莺在大脑里组织了一下,说出了他的理由。
    “第一,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原来很多在杭城做企业和经商的人,他们都倾向于回老家造房子,觉得自己在杭城不可能久留,这部分人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觉得自己会在杭城长期居留下去,回老家反倒变成了不太可能的事,这部分人,他们的买房意愿增加了。”
    这个没错,刘立杆觉得确实是有这个趋势,连自己和张晨,把全家都一锅端迁来杭城了。
    应莺继续说:“第二个我们没有注意的人群是,我去房管局查了,现在杭城二手房的交易,每个月都在增加,而且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大。”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什么人手上才会有二手房?当然是那些最早参加房改,房子已经在他们名下的人,他们为什么把自己住的房子卖了?因为他们有改善住房的需求。”
    刘立杆点点头:“这个听上去,好像和我们开始有一点关系了。”
    应莺笑笑:“关系大了,这部分人卖的房子,本来就是多层,原来多层的房子没有例外,大多是四五十个平方,像我们‘锦绣家园’这种六十五个平方的,在多层里,已经算大面积了。
    “你想,一个卖了多层建筑里的小房子的人,他要改善住房条件,是会选另一幢多层里的小房子,还是选择杭城第一个高层建筑小区的高层里的大房子。他们原来是没有选择,有了我们‘锦绣钱塘’后,他们就有选择了。”
    “有道理。”刘立杆说,“对了,你到底调查了哪些人?”
    “我们‘锦绣江南’里那些公司,所有的高管我都调查了,他们购买的意愿就高的,但他们希望,也可以做按揭。”
    “这个单价和总价,乔总他们应该有兴趣吧,你联系一下。”
    “我已经联系过了,乔总说可以,我们确定什么时候开盘,他就派人过来。”应莺说。
    “好,那我们马上开盘,在艮山河两边的房子开盘之前,争取把‘锦绣钱塘’先卖了,免得到时候自己打自己。”
    刘立杆“锦绣钱塘”的开盘,可以说是盛况空前,第一期所有的房子,在当天就销售一空,不仅吸引了购房户,也吸引了杭城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商,他们也都要来看看,这杭城第一个高层住宅的小区长什么样。
    有些人回去就更改了自己的计划,把原来准备造的多层,也改成了高层,一时之间,你们家有没有电梯,变成了杭城人说起房子时的闹话题。
    “锦绣钱塘”的尘埃落定,让刘立杆觉得,这造房子卖,怎么变得越来越简单了,这个项目的开盘,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思考,是不是该来第二个大手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