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二章 听窗根的皇上
    这就有点尴尬了,当面喷饭,实在失礼。幸好李风动作比较快,连忙用袖子遮掩口鼻。否则的话,一块羊肉,估计要喷到对面那位濮阳小公主的脸上了。
    李风从袖子里抖出来一小块羊肉,落到案几上,也不觉老脸微红。
    而对面的濮阳小公主看到这一幕,也不觉莞尔。一笑的时候,露出豁口的门牙。这个年龄,正换牙呢。小公主这才想起来,连忙用手遮掩。
    李风口中连连道歉,主要是杨花儿这个名字,在他这个现代人听来,实在太容易想偏了。
    而事实上,水性杨花这个词,最早见于红楼梦,那是清朝时候的事儿了。现在的人们,可不认为杨花是个贬义词。
    但是,在李风想来,这位濮阳小公主,虽然现在贵为皇家胄女,可是老爹不靠谱,将来找了丈夫生了儿子,儿子又含冤而死,这命运,其实也够悲催的。岂不正是漂泊无依的杨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脑子里面想着,嘴里不知不觉就念叨出来:“杨花只能随风飘飘,无根无依,身不由己,不知所踪,这个名字,大大的不妥——”
    直到脚上的鞋子被身旁的杨玄感踩了一下,李风这才醒悟过来。四下望望,只见那些东宫的属官,都目光异样地望着他:皇家的事,岂是你一个平头百姓能当面品头论足的?
    其实,李风也只是感叹这位历史上的杨妃身世飘零,如杨花无依,这才有感而发。他骨子里又是现代人,没那么多忌讳,所以就顺嘴秃噜出来。
    刚才还笑意盈盈的小公主,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了,她眨眨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几下,似乎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名字问题。
    这时候,萧皇后忽然开口道:“素闻李家小郎君有大才,所言甚是有理。花儿——濮阳,还不谢过风公子。”
    小公主还是很听话的,接过宫女递过来的酒壶,为李风斟满。在她斟酒的时候,两个人距离比较近,李风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风公子,以你看来,叫什么名字好呢?”
    这就有点引火烧身的架势了,人家是当代帝王杨广的女儿,又是隔一代帝王李世民的妃子,是你一个布衣能管得了的吗?
    谁叫你嘴欠了呢,李风刚要说话,小公主却已经斟满酒,两个人的距离又拉开,他再说话,肯定会被周围的人听到了。
    于是,李风只能双手持杯一礼,然后喝了一小口。放下酒杯的时候,做了个很隐蔽的手势。
    对面的小公主点点头,眼中笑意重新浮现:“濮阳虽然居于深宫,却也听闻风公子的诗名。无论是七岁所作的咏鹅诗,还是酒肆中的金镂衣,都十分高妙。濮阳也素来喜欢诗文,不知可否向风公子讨教?”
    瞧得出来,这确实是一个有着文艺气息的女青年——女童。
    可是,李风自家事自家知,他的那些诗,都是东一鳞西一爪的,从后世的诗人那里抓来的,你叫他教别人作诗,跟问道于盲也没差多少了。
    望着小公主清澈而又满是期待的目光,李风能拒绝吗?
    李风心中忽然一动,现在,诗歌最繁盛的大时代还没有降临,所以大多数诗人尚在摸索之中,那么,他站在历史上无数伟大诗人的肩膀上,做点普及工作还是可以滴。
    于是微微点头:“指教二字不敢当,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吧。诗歌一道,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大致有三类。一曰由景入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二曰托物言志,三曰寄物喻理。比如这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濮阳小公主闭上眼睛,静静地体会。周围的人,也都静静地聆听着。毕竟,风公子现在好大的诗名。能有这种听高人论道的机会,实属难得。
    品味一下李风举例的这首诗,浅显直白,无论是谁,都能迅速进入到这种意境之中,仿佛自己也能写出这种诗来。
    而到最后一句,思乡之情自然而生,只觉得前面的写景和后边的抒情,衔接如浑然天成。就连苏威这种老成持重之人,都连连点头,心生敬佩。
    而濮阳则猛的睁开眼睛:“风公子,我好像有点懂啦!”语气中,十分惊喜。
    李风也微笑着点头,他绝对,这位小公主还是很有灵性的,从眼神中就能瞧出来,是真的懂了。
    于是继续说道:“二曰托物言志,三曰咏物喻理,都可为诗。前几日,为了教我家小妹作诗,编了一本声律启蒙,最适合初学者。比如其中的几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众人心中大奇:原来,作诗还可以这样。岂不是说,就算是平庸之人,只要熟知声律,也可以赋诗?
    妙哉,妙哉——不少人,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忍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不过呢,这等场合,皇后在场,不能放肆啊。
    可是正听得兴起,却听李风戛然而止:“等过几日,我叫人将声律启蒙这本书送入宫中,公主可以自行研习。”
    哎——大殿中响起几声低低的哀叹,这种感觉,就像做好事正行到中途,突然被人打扰,上不来下不去的,好生难受。
    “多谢风公子。”濮阳小公主的小脸上也满是欢喜,她当然能听出来这声律启蒙的妙处,正适合她这样的初学者。
    而且她的心里还真是羡慕啊,不是羡慕风公子,而是羡慕风公子的妹妹:先有三字经,如今又有一本声律启蒙,做风公子的妹妹,肯定很幸福吧?
    想到这里,瞥了一眼不远处饮酒的二皇兄,心里顿时又满是失望:还是太子哥哥对我亲厚,可惜,太子哥哥事物实在太过繁杂——
    李风好不容易,算是把这件难事给遮掩过去,准备最后总结一下:“声律启蒙,只适合给学童开蒙所用。等到入门之后,便全凭自己体悟和天赋了。公主天资聪颖,定会学有所成。”
    “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大殿之中诸人,都在静静地聆听,默默的品味,都深深沉浸在李风描绘的这三种境界之中,各有所悟。
    濮阳公主年龄尚小,当然不能完全理解。她只是默默地将这些记在心里,留待日后慢慢品味。
    倒是萧皇后,因为人生阅历比较丰富,隐隐能明白李风所说的这三种境界。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最后,心中只剩下一声感叹:此少年,大才也!
    大殿中的人们并不知晓,此刻,就在大殿外面,还有人立在窗下静听。整个人身后,还侍立着一大群太监宫女,一个个,大气儿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皇上的雅兴。
    没错,此人正是杨广。他毕竟不放心太子的病情,亲自过来探望,然后便转到萧后这边。还没等太监宣报,杨广就听到大殿里面有人论诗,于是就停住脚步。
    他倒不是有意偷听,只不过是想先听听里面的人大放厥词,然后他再进去,将对方驳斥个狗血喷头,以此取乐。
    敢在朕这当今第一大诗人的地盘上论诗,真真岂有此理,不知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