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从天而降,可把多尔衮吓得够呛。自古以来,求仙访道的君主不计其数,可又有谁见过真的神仙?
不说当年秦始皇声势浩大的东海寻仙。就是前明的嘉靖皇帝,丹书秘法车载斗量,求仙的青词烧了无数。也没说有哪个道人可以拨开云层,从天而降的。
这道人自号“孔明”,可是多尔衮上下端详,这一身的黑雾缭绕,胯下的黑虎二目如电,看着也像个神智已开的妖物。
别说诸葛丞相那种的仙风道骨,就是司马懿也不至于这么邪气凌然啊。估计这“孔明”恐怕是个诨号。跟当年流贼中的“曹操”罗汝才也差不多......
可不管怎么说,这尊大神应名也是自己请来的。人家问的也没错,千里迢迢的把人家“搬”来了,反倒问人家为何而来,这不是耍流氓嘛。
多尔衮看了一眼,知道这时候那萨满巫师是靠不住了,还得自己说话,于是弯腰深施一礼,道:
“其实在下只是想问问前方的战况如何,没想到还惊动了上仙的大驾光临,还望上仙多多恕罪。”
孔明嘴角一撇,轻描淡写道:“就这事啊,败了呗,还能咋地。”
一听这话,多尔衮顿时惊惧不已。若是那个萨满巫师这么说,多尔衮或许还要半信半疑。但眼前这个道士出场得惊天动地,让他不由得不心乱如麻,口中喃喃道;“怎地就败了呢?......”
孔明也没隐瞒,直言道:“两路大军都败了,耿仲明被阵斩了,鳌拜被打了个半死不活的,其他人......嗯,至少性命都无大碍。详细的情况你也不用问我,过几天百里加急的奏报就能回来了,你到时候自己去看。”
说完,两眼看着多尔衮,看看他还有什么要问的没有。
而多尔衮嘴巴张了两下,心神大乱,千头万绪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把旁边的代善却急得够呛。
代善如今年岁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去年皇太极病故,诸王议论帝位的时候,如果按照长幼有序来说,那么代善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当年皇太极的位置其实就等于是代善让出来的,如今皇太极又病故了,代善还是有资格当皇帝的。
不过代善明确的表示,自己年迈力衰,不能再当皇帝了。一方面是代善感觉实力不济,不愿意和多尔衮,豪格争位。另一方面也确实岁数大了,恐怕寿禄将尽,何必还去争那皇帝的位子。
可代善不想争皇位,却不代表他不想争别的。眼前这是什么?这是仙缘!古往今来有几个能碰到真正神仙的,这个时候还问什么西征大军的事啊,抓紧时间问“长生之法”才是正道啊!。
他悄悄的走到多尔衮背后,使劲的反复写了几遍“长生”两个字。
等多尔衮分辨出这两个字,心中也是一动。
追求长生之法,可以说是世间所有开了灵智之物的追求。《西游记》中孙猴子寻仙访道,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可得长生否?”
而越是富贵之人,便越对这“长生之法”,有着无比的执念。
于是多尔衮又是深鞠一躬,道:“不知孔明仙长,可有长生之法?”
孔明奇怪的看了多尔衮一眼,他本意是和多尔衮聊一聊军国大事,看一看能不能抓住什么机会,好制作出两个任务,引导玩家的游戏热情。
没想到多尔衮话没说两句,居然不理军国大事,反而问起修仙的事来了。这明显偏离了自己的任务主线啊。按照历史记载,多尔衮挺枭雄的一个人物啊,怎么就这么俗气呢。
想到此,孔明背过身子,双手负在背后,对着天上的明月,长叹一声,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李商隐的诗句,说的是汉文帝时,贾谊才名满天下。汉文帝夜间召见贾谊。
贾谊原以为汉文帝会问他一下治国安邦之道,特意准备了一肚子经世济民的应答之词,结果在宴席上,汉文帝对那些治国的学问丝毫不感兴趣,反而问起了贾谊,这世间的神鬼之事。
李商隐的这首诗流传甚广,多尔衮自然是知道的。然而......
多尔衮透过断掉房梁的殿顶,望着那一轮挂在天空的月亮,心中一阵无语......
“在半刻钟之前,这个大殿可还是有屋顶的。”
“你这一露面,不但把这大殿的屋顶给掀了,而且声震百里,明天整个北京的百姓还不一定怎么谈论今天晚上的事呢。”
“如果是个饱学之士,我自然会请教他治国的道理。可你这明明是萨满巫师跳大神搬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个洞府修炼的邪魔外道。你自己心里没点数么?”
“我问你军国大事......我问得着么!”
多尔衮愣了一阵,若是普通的道士这么和他说话,恐怕一百个也杀了。满洲虽然汉化已久,从皇太极开始,所有八旗贵胄都在努力的学习汉家文化,但毕竟底子薄,学起来有些吃力。
多尔衮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他面前不正经说话,偏偏要拽上几句诗词。冷嘲热讽的以为自己听不出来。明显是欺负满人粗鄙无文啊。
然而这个道士显然来头不小,却也实在不敢得罪。
半晌后,多尔衮才硬着头皮搭茬道:“还请仙长教我治国安邦的道理。”
孔明哈哈笑道:“孺子可教也,不过法不过六耳......”
“这是要我屏退左右么?”多尔衮四周看了一眼,觉得凭借这道士的本领,即便是有些侍卫,恐怕也顶不得大用,于是挥手对左右的侍卫、包衣道:“你们先下去吧。”
孔明哑然失笑,道:“不是让你屏退左右,我的意思是让你拿来纸笔,我写给你看。”
孔明这里其实动了一个小心思,他觉得自己这出场方式固然是十分的拉风,不过感觉多尔衮现在“惊惧”大于“慕才”。
现在他对自己如此客气,恐怕不是仰慕自己的本领,反而是害怕更多一些。
心中暗自琢磨道“这样不对等的交流方式,虽然还挺受用的,但是对达成目的,好像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帮助。”
“我即便再显露什么风云变色的伟大神迹,多尔衮无非是更加惊惧一些,佩服之情肯定不会有的。”
“如果这样的话,我反而不如弄点多尔衮能看明白的小玩意儿,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孔明在白泉颐那里,不光加载了一些神通。其实还加载了一大堆看似用不到的小玩意,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字体”。
所以这时想展露一下自己的书法本领。
多尔衮自然不知道孔明心里想的是什么,既然这“仙长”要用纸笔,那么自己准备些就好了。笔墨都是常见之物,也不难找。于是吩咐左右人等把笔墨取来。
果然不大一会,笔墨就摆上了条案。
孔明提笔在手,屏气凝神就要写字。多尔衮和代善都好奇围拢上前观看。就连那萨满巫师和二神,也想偷偷的看看仙人会写出什么。
多尔衮突然看了一眼萨满巫师和身边的二神,瞪眼道:“滚下去。”
这二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万一仙长真写出什么惊人之语,还真不宜让外人知晓。
那萨满巫师和二神一惊,知道自己僭越了,忙磕了几个头,退出了殿外。
在大殿之内,孔明拿着毛笔停在空中。多尔衮和代善大气都不敢出,就想看看仙长会有什么惊人之语。
可等了好半天,孔明依旧一动不动。又过了一会,就见一滴墨珠从毛笔上滚落了下来,顿时在纸上污了一块墨点。
“咳、咳,法不可轻传,我再想想”其实要写什么字,孔明在家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然而没想到的是。白泉颐给他的字体加载得太多,一时间拉了一个老长的滚轮条,孔明看得眼睛都花了,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字体。
显然像什么“呆萌喵喵体”“肥仔童趣体”这些是不适合给多尔衮看的,都是恐怕震撼不住多尔衮,反而惹来耻笑。
但是什么国风毛笔字体,说实话孔明也不知道这字体写得如何,自己看得是挺好,但是古人天天用毛笔写字,似乎也不那么稀奇。
所以挑得眼睛都花了,才耽误了不少时间。
多尔衮和代善自然不会说什么,也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又过了一会,孔明终于挑好了自己的字体:“米芾狂草”
俗话说“苏黄米蔡”,即便是在整个中国历史来说,恐怕这米芾的书法也是数得着的。
而且自己这不是临摹,完全是米芾的原版字体打印。一旦施展,必然技惊四座,让多尔衮拜服不已。
米芾自称“刷字”,写字讲究一个快!用笔迅疾而劲健,字体欹纵变幻。孔明定下心神,加载好了字体。果然用笔迅疾,片刻之间便写好了两句话。
孔明自己看了两眼,心中得意。用嘴吹干了墨迹,伸手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看了片刻,摇了摇头。又递给了旁边的代善,代善看了半天,也摇了摇头。
孔明大惊失色,这字是米芾的原版字体。句子是自己苦熬了半宿,从各处典籍清史中,费尽心思总结出来的。这多尔衮看后,不说击节赞叹,纳头便拜吧。
至少也应该连连点头称是才对啊。这表情不太对啊。
片刻之后,多尔衮清了清嗓子,低声道:“仙长墨宝,果然不同凡响,只是......在下文墨不精,这上面写的,有些看不太懂啊!”
孔明翻了翻白眼,顿时一阵无语:“得,合着自己费了半天劲找来的字体,这个多尔衮不认识。自己这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不过这事也不能怪多尔衮,米芾的字不但多尔衮不认得,就连动笔写字的孔明,其实也不太认得。这米芾的字迹实在是太草了.......”
孔明干脆也不费事了,直接加载第一排第一行的微硬字体。草草的把两句话又写了一遍,递给了多尔衮。
这一次多尔衮没看内容,只看这字体,就赞不绝口:“好字,刀砍斧剁一般,大巧不工。自成一格,恰是魏碑之遗风!”
再看这里面的内容,眉头皱了皱,忍不住念出声音来:“寇自成之名则师出有名,索可法之义则师出有义。”
这句话的前半句很好理解,任何时候打仗,其实都讲究一个舆论为先。也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清军入关,讲的道理是:“我这天下不是在你明朝的手中得的,是我从流寇李自成的手里抢的。你们明朝旧臣非但不应该埋怨我,反而应该感念大清的恩德。
前一句“寇自成之名则师出有名”,说的正是清军入关以来,一贯宣传的大义名分,师出有名就是这个道理。
但后半句这“索可法之义则师出有义”,显然指的是史可法,然而如何做到师出义,却完全不知了。
这个道士虽然看着邪门,但这句子中说的东西,却还真的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于是多尔衮又鞠了一躬,道:“不知道‘索可法之义则师出有义’如何详解,还请仙长教我。
孔明点了点头,道:“你的东西两路大军皆已溃败,这事我不诓你,三日之内必见分晓。如此一来,你还能再派出两路大军,讨伐大顺吗?”
多尔衮想了想道:“若果如仙长所讲,多铎和阿济格都败了的话,那么满洲八旗本来就人丁不旺,这一次可要元气大伤了。”
“即便是勉强还能凑出些士卒兵力,恐怕满朝的八旗贵胄,也很难同意这样的作战计划了。”
孔明又点了点头,背着身子向前走了几步,转头道:“但如果不去讨伐大顺,而去打江南的大明呢?”
多尔衮苦笑道:“不瞒仙长,江南伪明孱弱,原本是要派我那弟弟多铎领大军去打的。当时若不管不顾直接去打,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可如今多铎败在了李自成的手里,这此消彼长。怎么说江南也有几十万人。我们又师出无名,想要一举而竟全功,恐怕也是难事。”
孔明猛的一拍巴掌道:“说得好,重点就是在这师出无名上面了!”
“我记得你当初给江南的史可法,写过一封信吧?”
多尔衮点头道;“没错,我是找汉人代笔写的。言辞犀利,可算是一片檄文。若按那信上所说,其实勉强也算作师出有名了。可惜后来史可法又回了一封信。依次将我那封信上的内容驳斥了一遍。”
“史可法虽然才干不行,不过文字俱佳。那封回信不卑不亢。引用春秋大义。说得我满朝文武哑口无言,无法反驳。所以刚才我才说师出无名。”
孔明听到多尔衮提到史可法的回信,顿时脸上现出恨恨之情,低声道:“史可法这个糟老头子,写的什么破信!”
原来史可法的这封回信,在历史上可大大的有名,叫做《复多尔衮书》,一度还纳入了中考的考纲。
白泉颐和孔明虽然是表兄弟,但是年岁一般,算是同级生。那一年中考,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巧合,白泉颐和孔明的语文考试,居然分到了一个考点。
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先天的便利条件,如果不大大的利用一番,简直就浪费了老天的这份安排。
于是白泉颐和孔明在此之前,自然是暗中谋划了一番。
而到了真正考试的那一天,后面古文理解的范文,就是这篇《复多尔衮书》。
其中有一句话,史可法在信中写的是:“即告庙之日,紫云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欣传盛事。大江涌出柟梓数万,助修宫殿,是岂非天意哉!”
这句话是史可法回应多尔衮前面给他的那封信的。
在那封信里,多尔衮指责史可法,说:“大明朝的崇祯皇帝都被李自成弄死了,你们大明旧臣不想着找李自成报仇,反而在江南偷偷找来一个什么唐王的儿子朱由崧当皇帝,这不符合程序。”
于是史可法为了证明朱由崧的正统身份,便在回信中说了一些朱由崧登极,禀告天地的时候,天上出现的各种异象,以证明朱由崧受命于天的皇帝身份。
当时考试的题目是“大江涌出柟梓数万”,这其中“柟梓”是什么意思?
孔明看了半天,前面后面的句子大概都能看明白,就是这个“柟梓”是个什么东西,实在的弄不懂。于是就给邻桌的白泉颐扔了纸条。
为了防止被老师发现自己作弊,兄弟俩不但设定了暗语,而且为了预防万一,这纸条上全部用画图来代替。这样即便被老师逮到,也苦于没有证据,不能拿他俩怎么办。
孔明先是画了一条大河,然后在河水里飘出无数的“问号”,在大河的对面,画了一个金銮殿。
等画好之后,便扔给了白泉颐。
白泉颐接到纸条一看,顿时就明白了孔明的意思。然而碰巧的是。这道题白泉颐也不会。
按照他的推想,这“柟梓”既然都带了一个“木字旁”,那显然可能是个什么木头。不过出题的老师最坏了,经常逆向思维。你觉得是这样,可是偏偏答案却是那样。
这可是堂堂的中考,怎么会出这么简单的题目?
接着白泉颐又联系了一下上下文,只见后面史可法写的是“助修宫殿”四个字。
那么既然“助修”,很可能这个“柟梓”就是什么活物了,前面什么“紫云如盖,祝文升霄”,史可法都吹得没谱了。那么这个“柟梓”应该是一种有灵性的生物。
如果是在日本考试,白泉颐会毫不犹疑的写上“河童”两个字。然而中国古代好像还真没有“河童”这种生物。
白泉颐又端详了这几个字好多遍,觉得这个“柟”字颇为可疑。他记得有种蟒蛇,叫做什么大蚺。
这该不会是通假字吧。这大江出现无数灵异的蟒蛇,力大无穷。帮忙修筑宫殿,也是可以讲通的。记得外国就有人拿蟒蛇当宠物,据说还能照顾小孩什么的。
所以白泉颐想到此,就在纸条上也画了个条大河,在河面之上,露出了一个火影忍者中“大蛇丸”的脑袋来。便把纸条反扔回给孔明。
孔明看了纸条,自然心领神会,这“大蛇丸”不同别人,眼睛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阴影,而且一尺来长的舌头,最是好认。于是暗中给白泉颐挑了挑大指,称赞表哥果然画技非凡,可以说兄弟俩心意相通。默契非凡。
于是在名词解释的后面便写下了一串详细的注解:“一种蛇类生物,在长江沿岸有很多,生性喜水,擅长潜入水中捕食......”
当然,等孔明和白泉颐都出了考场,查看之下,才发现这个“柟梓”原来根本不是什么“大蛇”,就是普通的“金丝楠木”......兄弟俩可谓出了大丑。
而且在后来的中考成绩中,孔明仅以1分的差距,错过了重点中学的达标线,最后不得已上了个普通高中。
按照孔明的理解,如今自己没有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完全就是因为当年史可法胡乱用词,才使得自己名落孙山。这蝴蝶效应耽误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每每想起来都愤恨不已。
因为这段插曲,所以孔明对史可法的这封回信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也不知道骂了多少遍。
如今可算逮到了机会报复,恨恨地对多尔衮道:“你看啊,我记得当时你在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孝子仁人,当如何感恩图报?’。我应该没有记错吧。”
多尔衮点头道:“是的,那史可法自称忠孝两全,我大清为了他大明朝报仇的事,两路大军尽皆折损到那闯贼的手中。可以说这大明朝是欠了我们大清的,理应有所回报。”
孔明继续道:“那史可法回信,说‘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回纥助唐,原不利其土地’对吧。”
多尔衮愤愤不平道,:“是的,史可法用‘契丹联合大宋,回纥帮助唐’的典故来进行反驳。说可以给一些钱财岁贡。但是这土地却不肯割让半分。实在是欺我大清太甚。”
孔明用手压了压多尔衮的怒火,示意他稍安勿躁,继续道:“史可法又继续说‘本朝图报,惟力是视’。这意思是说,这江南大明只要是有的东西,力所能及的会知恩图报给你大清朝,对吧?”
多尔衮哼了一声,道:“那伪明遣使左懋第,带来了几十万两银子,哼哼,真当我稀罕么?我大清除了土地。什么都不要!”
孔明笑道,:“此言差矣,也不能说除了土地,什么都不要,比如说这个‘柟梓数万’,你就可以要一下嘛!”
多尔衮一怔,当时还没反应过来,心想我要那么多金丝楠木干嘛?可等过了半晌,突然反应了过来。
这“金丝楠木”他是知道的,这种木头只有蜀中四川的深山老林中才有,而且生长极慢。几百年才能成材,最是难得。
前明三百年财富,也不过在太液池旁,用“金丝楠木”修筑了一间“大慈真如宝殿”。
这间大殿堪称世间珍奇,整个华夏也找不出第二间来。然而即便是这样一所大殿,所耗木材,恐怕也只有几千棵“金丝楠木”。
这史可法所说的“柟梓数万”,那怎么着也应该有几万棵“金丝楠木”吧。
这些金丝楠木别说是伪明,即便是整个的华夏,恐怕也凑不出来!而史可法吹牛,居然说在江中捞了这么多木头。
既然史可法你说什么“本朝图报,惟力是视”,那我也不要你什么土地,更不要你什么金银。你这白白在大江里捞的木头给我总行了吧。
这宫殿修筑颇耗时日,这木头肯定没用完。我大清为你损失了这么多兵力,给我几根破木头,一点都不算过分!
这事放到哪里,也说得出道理。如果连这点要求都办不到,那也别怪我大清起义军,讨伐你大明了。
所谓师出有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借口了!
想到此,多尔衮对着孔明一躬到地,道:“妙啊!先生果然大才。我愿明日登台拜仙长为我大清护国军师,他日夺了大明的江山,仙长亦为我朝之姚广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