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1章 要取狗皇帝狗头?(第三更)
    丁在年说道:“知道当初朝廷海禁,为什么还有海患了么?”
    中年汉子说道:“就是因为海岸线太长?”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加上朝堂上那些人整天只想着捞钱,谁会真正的去管制海禁呢?”
    “那现在呢?现在朝廷对许多事情都抓得紧。”
    “抓得再紧,能把所有的海线封了?”
    王崇山说道:“丁兄,我有一些疑惑的地方,你能帮我解答吗?”
    “你但说无妨。”
    “我们走这一条路,有六年了吧。”
    “没错,六年了。”
    “你心里有没有绝望过?”
    “没有。”丁在年回答得很简单。
    王崇山却神色有些凝重,他用一种有些迷茫的语气说道:“朝廷现在拥兵百万,战舰如云,各地的治安队还在逐年增加,国力越来越强盛,仅凭我们,真的能斗得过狗皇帝?”
    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也不必担心。
    因为王崇山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茶楼的老板,他们在后堂,没有人会来这里来,也不会有人怀疑这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茶楼。
    丁在年神色依然很淡然,他说道:“我知道你心中会有这些担忧,并且我知道组织内部有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忧,这些担忧是多余的。”
    “不,并不多余。”王崇山说道,“六年前,朝廷还被北线战事所困,对建奴的胜负未分,狗皇帝正处于内忧外患,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狗皇帝必然会如杨广一般亡国,但这六年过去了,大明朝越来越强盛。”
    说完这些,王崇山用一种有些绝望的语气说道:“狗皇帝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一座即将崩塌的山岳,被他扶起来,不仅如此,而且有直指苍穹之势。”
    “老王,你对首领的思想认知并不深刻,否则就不会说出如此幼稚的话来了。”
    王崇山有些意外,他说道:“你此话怎讲?”
    “你知道宋朝为何不能收回燕云么?”
    “因为重文轻武。”
    “不不不,任何一个王朝,都是马上得天下,但却必须得用文臣干吏治理天下,汉太祖(刘邦是太祖,太祖高皇帝)是如此,隋文帝是如此,唐太宗亦是如此,赵匡胤也必须如此。”
    “那为何不能收回燕云?”
    “因为宋朝的官员人数太多,造成了冗(rong)官,朝堂宰相有十几个,随便一个衙门,只需要3个官员的,在宋朝分成9个人来做,还有另外3个是挂的空职,养的闲人。”
    “丁兄,你把话说清楚,不要卖关子。”
    “我现在跟你说,我们有一批货,是从上海府运输到吕宋岛,有18箱丝绸,10箱茶叶,需要搬运到南部,分出10批,分别存放在10个不同的位置,需要你把这件事转告给你下面的下面的人,再转告给更多的人,你猜会怎么着?”
    “怎么着?”
    “最后得到这个消息的人,与我说的可能南辕北辙,一个消息,经过多次传播,会便宜它原本的真实性。”
    “我听不懂了,你不要绕圈子了。”
    “大明朝的官员现在有多少人了?”
    “这……”
    “大明朝现在的老百姓,也正在往新城迁移,新的银钞每天都在不断往民间印发,新城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官员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朝廷要从紫禁城传递一件事到最基层,可能传歪的概率也越来越大了。”
    王崇山似乎听明白丁在年的意思了,他说道:“你的意思是,大明朝现在只是看起来强大而已?”
    “没错,只是看起来强大而已,仅此而已。”
    “我不信。”
    “你不信?”丁在年笑道,“组织人数越多,其实越脆弱,这句话是首领说的,首领也是看了狗皇帝的书之后总结出来的。”
    王崇山陷入沉默中。
    “我跟你举个实际例子,知道首领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挑起红夷人和狗皇帝的战争么?”
    “不知道。”
    “打蛇打七寸,红夷人一旦跟大明开战,必然会攻击大明从安南省到沿海各省的粮道。”
    “那又如何,现在农税很低,老百姓有粮食吃。”
    丁在年笑道:“所以啊,你就在这小茶楼里收收情报,真是没有屈才。”
    “那你有何高论?”
    “南京城总人数有多少人?”
    “不知道。”
    “我告诉你,350万,这个数字是重金从应天府衙门买出来的,你再看看上海的人也在快速增加,还有苏州的人口,杭州的人口,泉州港的人口,以及广州的人口,它们都在快速吸引周围的人进入新城,建造新城。”
    “如此庞大的新城,需要更多的粮食集中供应,否则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
    丁在年越说越玄乎,王崇山越来越听不懂。
    丁在年继续说道:“你仔细观察这些繁华的新城,是不是都在沿海?”
    “是。”
    “知道为什么么?”
    “狗皇帝愿意给钱呗!”
    “钱如果买不到东西,那就是废纸,之所以在沿海,是因为安南省每年有大量的粮食供应这些地方,发展大的新城,是需要集中供粮的,否则大家连饭都没得吃。”
    “你这话有问题,例如上海,周围的村子攻击上海,我不信供应不足。”
    “周围的范围是多大?农民有多少粮食?谁愿意轻易拿出来卖?道路曲折,谁愿意集中去收集粮食?收集后,能否供给得上?”
    丁在年抛出一系列的问题,直接把王崇山给问懵逼了。
    过了一会儿,王崇山才说:“你的意思是,狗皇帝的命门就在从安南运过来的粮食上面?”
    “没错,这就是为何首领要挑拨狗皇帝和红夷人之间的战争的原因,你看啊,这上海有三分之一的粮食依靠从安南运过来的,哪天突然断了,以后都没有了,但是却有更多人跑到这里来做生意,是不是粮价暴涨?“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
    “所以啊,你永远要记住一句话,组织的规模越大,其实越脆弱,如果一个组织只有十几个人,还会有这样的风险么?”
    说到这里,丁在年不由得感慨:“其实我有时候也挺佩服狗皇帝的,他的很多书,对人群的道理写的入木三分,对分析事物,鞭辟入里,首领把他所有的书,读了数十遍,对他那个人非常了解。”
    “我再重申一遍,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战胜的存在,蚁群还能钻破大堤,更何况我们这些人,还有海外那么多仁人志士,以及大明朝现在许多新出现的商人,和那些西洋人!”
    他又补充了一下,轻蔑地说道:“当然,还有朝堂上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僚!”
    “相信我,我们迟早取了狗皇帝的狗头,来血祭那些无辜死去的人!”
    此时的崇祯,还在紫禁城和韩爌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他并不知道,有人再计划取他项上人头。
    崇祯说道:“辽东和辽北的开发,势在必行,朝廷现在过度依赖安南的粮食,安南的粮食运输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敌人阻断,朕并不是说安南不重要,我们必须想到最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