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五十九章:出佂两郡
    中平五年(188年),五月十二日。
    许安麾下各路军兵已经陆续赶到了晋阳城外,此时的晋阳城南北两处大营,皆是一片热火的朝天的景象。
    黄巾军的武卒营和锐士营朔方一役的伤亡造成的孔雀,也被各军抽调的精锐填补完毕,甚至还扩大了军队的总人数。
    如今的武卒营有军士七千余人,锐士营更是达到了八千余人。
    不仅仅是人数增加了,武卒营和锐士营的武备也提高了不少的档次。
    以前的武卒营,说是全员铁甲,其实不过只是铁制的胸甲,其余的地方还是革甲。
    一开始建军的时候,一什十人中只有一面塔盾和几面曲缘盾。
    而锐士营,只是全员能披挂革甲,手持长戟或是长枪,佩戴少量的曲缘盾,只有军官才能穿戴和武卒营军卒差不多的铁甲。
    但是到了现今,占据了并州的黄巾军,工坊的制作力全开。
    源源不断的铁矿石从各地的矿山和矿洞之中,被民夫运送至各地的工坊,伐木工人也是昼出夜伏,砍伐着适合组装长枪、制作弓弩的木材。
    黄巾军府库中的钱粮如流水一般支出,民夫的运费、工匠的工费、伐木工人的薪资,矿山的维护……
    黄巾军的府库钱粮减少,而黄巾军的武库中却是日益的繁忙。
    一件件甲胄、一杆杆长枪、一柄柄长戟、一张张强弓、一捆捆箭矢从工坊中被取出,运送至晋阳的武库,再从武库之中被文吏发送给各军的军卒。
    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官道之上尽是忙碌着的民夫,还有负责押送的黄巾军兵丁。
    如今的黄巾军武卒,已经真的隐隐有几分曾经战国时期,威震天下的魏国武卒风范了。
    武卒营的武器配置,十人一什,装备长戟十柄,环首刀十把,塔盾三面,什内设“持弩手”四人,处于每什最末位,各持弩箭三十支。
    接战一般是以一屯百人为最小的战阵单位,塔盾兵在外侧,长戟兵次之,持弩手排列于最后。
    并州武库中,存量最多的便是弩机和箭矢,而会制作弩机的工匠也颇多,但还是有些供不应求。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许安甚至想除了塔盾兵外,其余的武卒都配备上弩机。
    这样在接战的时候,就能给于对方极大的杀伤,更进一步增加武卒营的战斗力。
    黄巾军虽然如今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并州实际上地广人稀,每一名军兵,尤其是老兵其实都极为宝贵。
    武卒营所装备的盔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原本的盔甲是从武库中夺取的汉军盔甲,拿到的只有胸甲,至于臂甲,裙甲便是全然没有,只能用革甲代替,或者干脆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黄巾军武卒,在葵城之战之中,虽然有铁甲防护,却依旧伤亡惨重,而在朔方之战却是伤亡颇少的原因。
    现在武卒营的军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装备了一种新式的臂甲,也就是原来的老兵,赢下了朔方血战的那三千多名武卒。
    武卒营装备的新式臂甲,并不是如同现在汉军所装备的臂甲一般,而是用带着弧度的铁片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
    这臂甲正是许安绘图让工匠打制而成的,后世明朝的环臂甲。
    一块接着一块的铁片被串联起来,用于防护手臂,在提供的防护的同时,又不影响手臂的活动。
    不过受限于甲胄工坊的产量,黄巾军的武卒还是无法列装裙甲。
    可以遮蔽腿部和脚部的铁甲,只有排在第一位的塔盾兵才有资格佩戴。
    更多的普通的武卒,新补充的武卒还是只装备了铁制的胸甲,他们的铁甲是由工匠将原本武卒营破碎的甲胄、淘汰的甲胄、以及缴获匈奴的铁甲,改制而成,防护力要弱一些。
    锐士营也得到了一定的强化,朔方之战退下来的锐士们也已经换装完毕,三千多名锐士原本的革甲上,被装填了一些铁质的甲片。
    并州处于边境之地,工匠人数相较于内地多些,不过碍于锻造的技术,产能也不是很高。
    关于锻造武器的技术,许安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虽然他以前也喜欢冷兵器,但是也只限于书本和网络视频,至于如何锻造,锻造的技术如何提升,许安也没有任何的头绪。
    不过许安还是知道一些关于锻造的常识,历史书上曾经学过的常识。
    现在的工坊内,许安颁布了几条政令,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工匠更新技术,只要能有效提高产量和武器强度,都会给与高额的奖励。
    还将工坊内经验丰富的工匠集中了起来,让他们在锻造将校甲胄、刀兵的同时,再去做一些实验,并安排文书记录实验的数据。
    如今黄巾军的工坊产量还是有限,但现在的黄巾军还是算的上今非昔比。
    要知道原本很多黄巾军的普通军卒,甚至铁制的武器都没有,拿的兵刃有些还只是木头削制而成的枪。
    现在的黄巾军已经全面换装完毕,许安麾下的直属作战部队,不仅是全铁质武器,还装备了大量的甲胄。
    此次出战的武卒营、锐士营,共计有一万五千人,披甲率百分百,铁甲占比近40%。
    虽然这样的武备比不过汉廷新成立的西园禁军,但比汉军地方部队还是要强出了数倍,至于哪些乡勇,团练,在黄巾军的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骁骑营的武备,基本不需要工坊制作,骁骑营大部分都是汉军的军卒,在许安接受前,就已经列装了不少的铁甲。
    只是朔方一战,骁骑营也折损了很多军卒,还损坏了很多的甲胄,不过这也只占了一部分的人工用来维修。
    并州的武库中什么都不多,但是维修的甲片却是有不少。
    装备最差的是从原来匈奴部族征募而来的并州义从,共有两万千人,一万两千名骑兵,八千名步兵。
    其中一万两千名骑兵是作为作战的战兵,但就算是战兵,这些匈奴人,多半是只穿着衣袍,少量的一部分有革甲,铁甲只有百长才有资格穿戴。
    匈奴部的铁甲,几乎被许安拿去了八成了,只给匈奴人留下了两成。
    八千名匈奴步兵,全都没有披甲,兵器也是五花八门,连铁质兵器都没有,只是充任辅兵和民夫。
    原本许安计划是出兵三万三千人,但是两郡之战,肯定会爆发攻城战,此战出阵的都是许安麾下的直属部队,武卒营和锐士营装备精良,不应该被消耗在攻城战中。
    而且后勤征募民夫也要消耗大量的钱粮,而征募匈奴人,却只要负责匈奴的饭食。
    还可以减轻度辽将军李德在塞外的压力,毕竟此战许安带领黄巾军主力东进,万一匈奴部有出现了一个脑子不好的人煽动叛乱,那么确实会给现在的黄巾军添上一些麻烦。
    思前想后,许安便又多征招了八千名匈奴步兵,不过是多消耗一些军粮罢了。
    一方面省了征募民夫的钱,一方面压制匈奴部可能出现叛乱,一举两得。
    晋阳城外,黄巾军出征的部队已经尽数就位。
    田仲和安仆延也领了许安的命令,带着难楼的女儿玉谨返回了上谷乌桓部。
    联姻的事,被安排到了攻占两郡之后。
    得到了许安的应允,安仆延并没有多停留,欢天喜地的带着许安的书信离开了晋阳城。
    而在五月十二日这一天。
    上谷乌桓也对代郡、上谷两郡,发起了进攻。
    难楼先是致信给上谷郡的郡守,言说想恢复昔日的待遇,想进入长城南部安置部分族人。
    上谷郡的郡守自然是拒绝了难楼,而难楼正是要一个可以出兵,又不让两郡生出警惕黄巾军的借口。
    得到了借口的难楼一口气征调了六万多名的乌桓骑兵,更是亲自带领大军进攻上谷郡。
    不过难楼也知道自己只是作为牵制一方,主攻还是许安带领的黄巾军,所以只是局部的袭扰。
    否则若是攻势过于猛烈,代郡和上谷郡的汉军官吏请求支援,让刘虞提前带兵赶来支援,那就无比的难受了。
    难楼能统帅九千余部族,带领着如此的多的乌桓人,战阵上的经验自然是丰富无比。
    草原不比汉地,在北方的草原上生存,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部族亦有兴盛衰落,难楼能带领着如此多的乌桓人保持着兴盛,自然是不容小觑。
    虽然征募了六万多名骑兵,但是难楼只是给于守卫长城的军兵造成了乌桓人试图南下,攻势频繁,但是并不猛烈,只需要少许的支援,便可坚持的住。
    幽州张举的叛乱,分出了上谷郡和代郡两郡的一部分军兵,尤其是骑兵部队基本都被刘虞抽调至了麾下。
    毕竟张举和张纯拥有大量的骑兵,对抗骑兵的最好办法,便是骑兵。
    所以上谷郡和代郡收到了上谷乌桓部的骚扰,没有足够的骑兵让他们出击,探查虚实。
    难楼在汉地呆了很久,自然也有自己培养的暗棋,汉军的底细,也被他留在暗棋送到了难楼的手中,所以难楼对于把握出击的力度,自然是恰到好处。
    两郡中南部的郡兵,正向着北方支援,而涿郡的刘虞却也没有支援两郡的意思。
    五月十三日。
    许安在城南誓师,举兵出征。
    以徐晃为北面军主帅,总兵力一万七千人,向代郡的北面,班氏、北平邑一带进军。
    许安亲率南面军,总兵力一万六千人,向代郡的南面,灵丘、代县一带进军。
    总兵力达三万三千人,加上作为辅兵的八千名匈奴步卒和运送辎重的民夫,兵丁,此次黄巾军出征的数量已经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
    并州已经很久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用兵了。
    上次黄巾军出征朔方只是几个月前,但是当时黄巾军出征时,并没有吸引太多的人注意。
    但是这一次,黄巾军出阵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之所以这次黄巾军出征可以引起并州上下的注意,不仅仅是黄巾军携着北击匈奴的功绩,更是因为其庞大的规模,比之当初北佂匈奴,还要大上两倍。
    而且这一次,黄巾军拥有的骑兵更多,想比于步兵而言,骑兵所带来的冲击力更为的直观。
    一万两千名并州义从,在黄巾军将校的带领下作为先锋先行出发,吕布领着四千骁骑营压在其后。
    黄巾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无数黄色的旌旗飘扬在官道之上,一面面背旗在队列中高高竖起,和起伏攒动的裹着黄巾顶盔一起,汇成了一片土黄色的汪洋。
    那马蹄声,那脚步声,那旌旗招展的声音,简直犹如暴涨的河水一般令人激荡。
    许安骑乘着枣红色骏马,行走队伍的最前方。
    战马身上,披挂着一件土黄色的马衣,这马衣是许安命令制衣匠制作而成,和中世纪西方骑士在战马上披挂的,被戏称为床单的马衣形制相差无几。
    不只是许安骑乘的战马披挂着马衣,身后紧随着许安的五十名亲卫骑兵,也是骑乘着同样披挂着土黄色马衣的战马。
    不过也只限于许安和自己后方的亲卫骑兵战马上披挂着马衣,其余骑兵部队,都是没有披挂马衣。
    马衣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是夏天防晒,第二便是冬天防寒。
    但这两点都不是许安选择马衣的原因,许安选择制作这些马衣只有一点,马衣作为战马的装饰是合格的。
    夫战勇气也。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以及火器时代的战争,士气的对于战争胜负影响还是非常之大的。
    因此一般的将校都会穿着华丽,显目的盔甲,带着高大、瞩目的旌旗。
    军卒的衣服也尽可能的会使用瞩目的颜色,还有各式各样的军旗,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士气的手段。
    拿破仑时期,欧洲战场上的军服颜色皆是比较鲜艳的。
    马衣的作用便是用于此处,五十匹战马排列整齐,披挂土黄色马衣,各执旌旗,气势上便让人望之而生畏。
    除去亲卫骑士尽皆装备马衣外,许安身后还有三面高大旌旗。
    许安身后第一面旌旗,便是那面土黄色的大纛旗。
    大纛旗后又有两面旌旗,一面上书“太平道大贤良师。”,另一面绘制着一名威风凌凌的神将,上书“黄天”两字。
    经过了数年的洗礼,原来的黄巾军军卒,都是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只是戴着黄巾才能辨认。
    如今的黄巾军已是彻底的改头换面了,黄巾现在绑缚在头盔的上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染成土黄色的戎装,外罩着黑色的盔甲,手持着崭新的兵器。
    黄衣玄甲,衣甲鲜明,恍若黄天之上下凡的天兵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