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7页
    直到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夏安婷的班主任在大晚上给他打来电话。
    电话那头,夏安婷哭到嗓子沙哑,嘴里一直念叨着要休学回家。
    从小到大,夏安婷很少在夏卫方面前哭,不想让他担心。因此夏安婷这一顿哭泣,把夏卫方给吓坏了。
    他百般追问,夏安婷却没有透露任何事情,哭声不曾减弱。
    夏卫方无法,提着心情开车去到女儿的高中,晚上十一点时来到教学楼老师办公室,见到了女儿的班主任和哭个不停的女儿。
    班主任见到夏卫方时,脸色有些尴尬,他咳了咳,说夏安婷想要退学是因为和同学相处不愉快。这种不愉快影响了她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本来还算可以的成绩在这三个月里一落千丈。
    听到这个说辞,夏卫方愣住了——他没想到女儿会和同学相处不愉快。
    “安婷,你告诉爸爸,是不是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他们孤立你了?”夏卫方走上前,温声询问道,眼里带着些薄怒。
    夏安婷却只是摇头,等夏卫方再追问下去,她却哭得越来越凶,嘴里不停喊道“爸爸,你别问了好不好”,心理状态非常不稳定。
    无法之下,夏卫方只好先把夏安婷接回家,第二天原本想带她去找心理医生,课题组那边却给他打来电话,说他的课题出了一些问题,要夏卫方赶回学校处理。
    连着忙了一段时间,等夏卫方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说和学校的同学相处不好,想要转学离开。
    但没过多久,夏安婷就跳楼自杀了。
    “你能想象,一个年纪轻轻、平常最怕疼,又非常爱美的孩子,是有多绝望,才能从那么高的楼上纵身一跃跳下吗?”
    “明明前一天晚上,她还起了兴致,说要和我一起逛街,给我挑新衣服穿。”
    笔录之上,这两行字的字迹十分潦草。
    很长的时间里,夏卫方因为女儿的死而陷入无尽痛苦之中。他始终想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跳楼自杀,去学校里追问调查,夏安婷就读的那所高中怕惹上麻烦,也怕他趁机敲诈,一直避而不谈这件事情。
    夏卫方在学校外面拦下夏安婷的同学,想要向他们询问时,那些人一看到他,就远远避开了。
    每个人都不想惹事上身。
    他们也许清楚真相,也许不清楚真相,总之没有人向他透露。
    一直到不久之前,A大教师公寓建成,夏卫方打算卖掉外面那栋房子,搬进学校分配给他的教师公寓里。
    在整理行李搬家时,夏卫方从夏安婷衣柜深处的隔层里,翻出她的日记本。日记本上,记载着她在那几个月里所遭遇到的一切校园暴力。
    加入校舞蹈队,夏安婷以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继续发展,却不知道原来一个人表现出众了,也是会被针对的。更不知道原来性子温吞的人,原来也不一定就能受到周围人的欢迎,而是迎来更深的恶意。
    一开始只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但当夏安婷选择一次次退让后,暴力开始升级了。
    “我从安婷的日记里知道,她喜欢上班里的一个男孩子,因为在那些人对她冷嘲热讽时,那个男孩子曾经为她说过话。”
    “可是……在安婷已经逃避在家里,打算下学期就转学时,那个叫穆宝芸的魔鬼把安婷的照片发给她喜欢的男生。”
    轻描淡写的两行字,但只要深想,好像都能感受到其中深藏的恶意。
    什么照片能让一个女孩子如此崩溃?
    又何必要把一个女孩子逼上绝路?
    日记本最后,夏卫方得知了对夏安婷校园暴力的那个女孩的名字——穆宝芸。
    对方还是校舞蹈队的队长,仅仅因为夏安婷在一次表演时表现比她更优秀,就开始对夏安婷冷嘲热讽,更是升级到泼冷水,把她锁在厕所里。
    夏卫方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当年那个女孩,明明做了如此过分的事情,却在夏安婷自杀后被吓到了,病了几天再回学校时开始洗心革面重新生活,最后参加高考考上A大,在大学里每一学年都获得奖学金,在同学眼中品学兼优。
    她改邪归正,未来一片光明。而他的孩子却永远留在那狭小的黑暗的骨灰盒里。
    不甘开始出现,心态出现失衡,恶念就开始酝酿。
    而另外两名死者,也是高中时候曾经对别的人有过校园暴力的人。
    ——
    夏卫方被扣押着从审讯室走出来时,外面有警察跑进来,凑到邓队身边道:“邓队,外面围了不少记者。”
    他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夏卫方也能听到这句话。
    原本沉默不语的男人好像就在等着这一刻一样,他轻笑道:“是我把他们叫来的。”
    不需要警察押着,夏卫方自觉往外面走出去。
    衡玉靠在墙上,侧了侧头看向窗外的记者——夏卫方是想要借自己的案子来掀起舆论对校园暴力的讨论吗?
    陶星华站在衡玉身边,神色有些沉闷。
    自从坐在衡玉身边看完夏卫方的笔录后,他就很久都没有说话了。
    “你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身边的人开口说话,陶星华抬起头,怔怔望着她,“师父?”
    “这个世界上的命案,除了少数凶手以杀人为乐外,大多数凶手都有不得已的苦衷。警局可是除了医院之外,最能看见人生百态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