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页
    对于方瑜这个臣子,和熙帝一开始只是因为绘画而看入了眼。后来又发现这人风趣幽默,总能弄出些新奇玩意, 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很高, 还能替他赚钱。
    现在方瑜在政事上也逐渐崭露头角, 和熙帝也不在单纯把他当成个讨他欢喜的宠臣,开始越来越重用他了。
    和熙帝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勤政的一代明君,但他做个守成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冷眼观察方瑜的品性行动,就算是得到他的宠幸也不骄奢,在他跟前也不会瞎进谗言, 在外面也不掺合结党营私的那一套,几年下来始终如一。
    哪个皇帝能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
    凡人皆偏心, 皇帝也就是个凡人。
    和熙帝喜欢方瑜的诗和画, 又喜欢他的品性和为臣之道。那么,接下来的提拔也是应有之义了。
    和熙帝病愈后,在朝会上点名表扬方瑜, 又把方瑜写的奏折节略拿给大臣们观看学习。
    如此下来,方瑜就有了能臣的名头, 还是皇帝亲自盖章的那种。
    虽然大家对方瑜的印象还是以画家弄臣居多, 但这也算是方瑜个人形象转型的好开头了。
    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偶像小生要向实力派转型, 那都是要靠成绩一点一点说服大众。
    方瑜没有浮躁,转而沉下心研究起各地的奏折, 又在几件政事上献言献策, 让上面的权臣也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和熙帝将方瑜看作了自己人, 特意找借口为他升官。
    至此, 方瑜成了他们那科进士中混得最好的人。
    一晃眼,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
    和熙六年,大年初三,方瑜休假在家。
    美臻和冯婉前些日子去别人家赴宴看戏,这戏槽点满满,看得这姑嫂俩回家交流了三天。
    这戏讲得就是穷苦书生开挂的俗套故事,从古至今都是男频文的固定模板。
    “读书科举哪有这么容易,就算我哥这般的才子都要寒窗苦读,哪有时间还出去游湖赏花,这般游手好闲,多半连秀才都考不上。”
    方美臻一脸嫌弃地吐槽道:“都家徒四壁了,还不抄书赚钱,整天四处游荡,还能随便遇上富家小姐,这都是什么故事情节啊!”
    冯婉附和道:“府城首富家的小姐去礼佛,肯定不能自己去的啊,身边必定跟着长辈,还有一大堆丫鬟婆子,赶车拉马护卫的男仆护卫也要十来个,怎么可能给那穷书生单独接触未婚小姐的机会呢。”
    美臻气呼呼地说:“都是瞎编瞎演,里面的女性角色也都像傻子似的,我看这写故事的人就没安好心,成心埋汰女主角呢。”
    “我不能让这种破故事大行其道,我要写正经的书生科举故事,以正风气!”
    方美臻拍桌而起,找到了创作方向。
    “哈哈哈,以后你多出去看看戏吧。”方瑜拍手叫好,笑出鹅叫:“真是太好了,你写完上官家的故事就没了灵感,现在有了灵感,你就赶快动笔吧!”
    原来,美臻写完《庸俗姻缘录》后就有些懈怠了,方瑜只好天天催着她写日记,用来保持写作手感。
    冯婉也鼓励地说:“我陪你哥考过乡试,可以给你提供最真实的故事原型。”
    方瑜笑道:“在下不才,二十岁才考中探花,可以为才女八方客口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所有经过。”
    乐妍也笑嘻嘻扑到八姐的背上,摇着八姐催道:“姐你还在等什么,喏,小妹给你带了纸笔,现在就开始写吧!”
    爱偷懒的美臻现在是骑虎难下,只好立即开笔,在哥哥嫂嫂妹妹的注视下当场写了一千五百字。
    从这天起,方瑜每日都会和美臻讲上学和科举考试的经历,冯婉在一旁补充,美臻再结合着她那时的生活回忆,笔不停蹄,文思泉涌。
    每到这时候,乐妍、冯家俩小子还有安成都会坐在旁边专注听讲,十分认真。
    有一日,方安成小朋友对家人说:“我也想去科举!我读书写字也很用功,为什么我长大后不能去参加科举啊?”
    小姑姑乐妍立马说出了答案:“因为你是个姑娘家啊。只有男人才能科举做官呢,女的不能随便外出,只能在家里当贤内助。”
    “可这不公平啊!”方安成小朋友接受的是穿越父亲的平等教育,虽然也知道古代的风俗,可她也不会觉得身为女孩的自己就比弟弟差什么。
    “我背书和昆玉表哥一样快,昆熠表哥都比不上我,我考个童生秀才什么的应该不难。”
    方安成小朋友天资聪颖,从小就跟着探花父亲玩着学习,在背书记忆方面赶超表哥就是洒洒水啦。
    作为对比照的冯昆玉和冯昆熠相视一笑,并不会因为小表妹的优秀而自卑,反而在心底里觉得小表妹说得有道理。
    同时还很可惜小表妹没有托生成小郎君,要不然十年之后方家又多个探花郎了。
    母亲冯婉对大女儿说:“女子有其他的功课要做,不比科举简单。”
    父亲方瑜叹息:“时事如此,你现在多学多想,长大才能有别的出路和选择。”
    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冯昆玉和冯昆熠也收拾好了行囊,回原籍备考,准备继续参加科举了。
    方安成小朋友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分别”一词的滋味,哭得稀里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