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2页
    这名浑身黑衣的骑手,将将来到贾放面前,才突然一勒马缰。他手劲奇大,一勒之下,麾下战马便急停而止。这时,对方距离贾放的坐骑,只有几步远。
    只见这名黑衣骑手望着贾放,冷冷地打量了一番,寒声道:“果然,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区区几个山匪,平南大营竟如此狼狈。”
    贾放:……喂你是不是搞错对象了!
    第170章
    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这是从密林中突然出现的骑兵首领丢给贾放的头一句评价。
    虽然这句评价搞错了对象,送给贾放身边那位满脸紫胀的将校更为合适,贾放还是想说:这位骑兵大头领, 有这个资格,做如此评价。
    这时, 一直跟着贾放身后的幕僚南永前也由衷地感慨了一句:“大皇子殿下, 果然英武骁勇, 所向披靡。”
    贾放与他身边那名将校同时惊讶地问:“大皇子殿下?”
    贾放心想:难怪初见此人的时候, 打照面的一刹那, 心里总有一种颇为熟悉的感觉, 敢情这一位与原主拥有血缘关系, 是原主同父异母的大哥。
    而此前大皇子一直在西面戍边,怎么会突然到南方来,而且更是只带两百骑兵, 直接来援助他的桃源寨?
    南永前这时答道:“属下随荣国公在西北多年, 自然熟悉大殿下。”
    也是, 南永前原本是贾代善的军事幕僚,自然能认出大皇子。
    大皇子丢下这“将熊熊一窝”的断语之后,手中马缰一提,早已返身回到战场之上。他那些手下们此刻正在战场上纵情奔跑,大开杀戒。而平南大营的官军则大多目瞪口呆地退在一边,将这片疆场完全交给了骑兵们。
    大皇子出现之后, 贾放总算可以定定心心地观察战场上的情况。只见这两百骑在武元县城外的空旷地上来回纵横,冲击几回, 山匪们立即大势已去,已经出现了不少人丢掉手中的武器投降的。
    但那两百骑兵丝毫不手软,但凡只要有负隅顽抗的, 甚至是站在原地愣神,没来得及丢掉手中兵器,便会立即身首异处。武元城瞬间外成了血色地狱。
    武元县城头上有不少百姓在观战,刚看到两百黑衣骑士大展神威的时候,百姓们在城头上发出忘情的兴奋欢呼。可是到了此刻,那欢呼声也渐弱了下来,不知黑骑底细的武元百姓恐怕这时正在暗自疑惑:他们究竟迎来了什么?杀神?
    身处修罗炼狱的山匪们却拥有旺盛的求生欲,当意识到这些骑兵就是以是否武装作为是否该杀的依据时,一群山匪们大发一声喊,齐齐丢掉了手上的兵刃,然后冲向城墙。他们面对城墙伸出双手,抵住墙面,以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甘愿归降。
    骑兵们倒也不便贴着城墙疾奔,战场上的情势一下子明朗:除了那些躺在地面上已经丢掉性命的山匪之外,其余人,在这两百骑出现之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之内,齐刷刷全都降了。
    还不止如此:突然,只见城墙根下,有一群山匪扭打起来,将一个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山匪扣在地上,将他死死摁住不能翻身。
    同时这群人大叫道:“我等甘愿指认,这就是匪首铜环三六,这就是铜环三六啊!”
    这群山匪,见到大势已去,为了戴罪立功,竟然主动出首,指认了铜环三六。而铜环三六看起来也确实只是一个极其年轻的普通山匪,若无人指认,定然无法分辨。要怪,也只能怪这群山匪毫无兄弟义气,只是一群求财的乌合之众罢了。
    这时,武元县的城门终于被打开。被一群乌合之众围困了多日的武元百姓们全都冲了出来。但他们的表现有些出人意料,并没有像早先那样欢呼雀跃,而是突然齐齐地跪下来,向对他们施以援手的官军,尤其是那黑衣二百骑磕头致谢,似乎生怕那二百骑一时杀的兴起,直接冲进武元县城——那可就真的是无人可挡。
    这可怖的二百骑兵,不止威慑了城外的山匪,也威慑了城内的百姓——若是大皇子此刻真的站在武元县百姓们面前,命他们把财帛粮食美人都交出来,估摸着百姓们可能也会原样照办。
    极度强悍的武力,便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当然,前来救援的大皇子不会这样下令,他只是冷漠地一挥马鞭,鞭稍在空中“啪”的一声大响。二百骑立即在他身后集结,秋毫无犯地离开武元县城,慢慢向贾放这边过来。
    官军领头的副官则立即开始命人清理战场,并将靠墙站着的俘虏一一绑缚起来。
    很快大皇子领着两百骑,来到了贾放面前。
    急速袭杀,一举破了几千山匪围城的大皇子,此刻的表情就像是刚刚晨练结束一样自在而闲适。适才战场上抛洒的鲜血他宛若视而不见,毕竟那都是山匪的血——不过是对方咎由自取罪有应得罢了。
    大皇子轻轻兜着缰绳,最终在贾放面前停下。他座下的良驹仰天打了个响鼻,前后迈了两小步,而大皇子和他麾下的骑手,全都一言不发,眼神冰冷,望着贾放和他的手下。
    “参见大皇子!”
    在大皇子眼神扫过来的这一瞬间,贾放身后,包括南永前在内,所有平南大营的将校属官,全部一跃下马,单膝跪地,向大皇子行礼。
    只有贾放一人,以及身后侍立着的贾乙和丙丁两个,要么端坐马上,要么好端端地立在原地。
    --